馮慶華
摘 要:小組合作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最基本的單元是各學習小組,在學習小組的劃分上,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性格特點、性別等方面,將學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為教學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小組教學的模式同樣也適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因此,教師要從多方面思考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72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我國一直在因時制宜地進行教育改革,對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做出調整,但是傳統的不合理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于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如:有些教師為了夯實學生的基礎,仍然采用題海戰術,給小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加重了小學生的負擔;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一味地講授知識點,縮短與小學生交流的時間,以便留出課堂時間讓小學生做卷子、配餐作業。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學生迅速地掌握知識點,但是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基礎差的小學生學習吃力,而教師又難以對每名學生都進行輔導,而在學習小組中,基礎好一些的小學生就可以起到“小老師”的作用,就這樣,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互幫互助的重要性,無形之中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組教學這一模式應廣泛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有利又有弊。好的一方面是,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面對教師時沒有說出的觀點與想法,在學習小組中可以暢所欲言,尤其是對于內向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重大的突破,而且也有利于班級整體的進步。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不足,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要想充分發揮出作用,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但實際中,很難綜合地將各方面都考慮進去,乃至于一些教師讓小學生自行選擇學習小組,這樣的小組劃分方法是不科學的。而且,學習小組中的小學生學習水平各不相同,當開展小組發言等活動時,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小組成員每次都讓學習水平較好的小學生發言,其他成員并不會主動發言,這樣十分不利于小學生的共同進步。諸如此類問題,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如: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習小組的組員做出合理調整,在學習小組發言的環節,讓平時不發言的小學生來發言。總而言之,教師要從整體上出發,及時彌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不足,幫助小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的有效路徑
(一)轉變觀念,加強合作學習
現如今,教育工作者們要摒棄傳統的不合理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者的工作,把課堂還給學生,并充分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可從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要想做好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首先要充分地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小學生的所思所想,并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小學生在面對教師時,能夠放下心理包袱,就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和教師進行溝通。
其次,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了合作,傳統教學模式下,在課堂中,小學生做到認真聽講就可以,并不能讓他們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就可以使小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再次,教師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前,就某一知識點如何學習要給定一個大的方向,使小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之后,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集中進行解答,幫助小學生學習進步。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就他們的合作學習方法做出指導。
(二)設置明確的目標,合理進行小組的劃分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要想最終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基礎的就是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出合作學習小組。小學生年齡較小,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小組成員之間難以做到合理分工,這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進行分工,使每名小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例如:在學習“時鐘”時,大部分小學生都會想到要做一個鐘表來進行學習,而且既然是小組發言,一般小組的成員就會選能力較強的小學生來完成這個任務,其他成員并不會參與進來,這十分不利于小學生的整體進步。因此,教師就必須做好引導工作,可以布置任務,讓動手能力較差的小學生用紙板制作一個鐘表,讓性格內向的學生和表達能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演示、講解,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習小組之間的成員進行合作,在用紙板制作鐘表時,動手能力較差的小學生難免會感到吃力,這時就可以尋求動手能力較強的小學生的幫助,同樣,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先在小組內進行演示、表達,其他成員可以指出表達者的不足,并幫助他進步,所以,明確分工,可以使每名學生都得到鍛煉。
(三)深入地探索課本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仍然有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選擇一些“重點”進行講解,講解過后就布置大量的習題,讓小學生練習、鞏固該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在這種模式的培養下,小學生的應試能力會很強,但是不利于他們發散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摒棄這種錯誤思想,在正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摸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情景設計。例如,在學習“圖形與幾何”時,幾何等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抽象的,在正式學習之前,教師帶領小學生認識到鉛筆盒是長方體、水桶是圓柱體,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有利于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其次,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情況都要密切關注,及時地為各合作學習小組答疑解惑,對他們不合理的學習方法也要及時糾正,后期可以對各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進行調整,宗旨是為了每個小學生的發展進步。
再次,為了保障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的順利進行,就班級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比如,針對合作學習小組中差生不愛發言的問題,教師可以規定差生每周發言的次數,強制差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有利于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四)對于合作學習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小組中的成員,這一學習模式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合作,自主學習,但是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不能完全任由小學生自主討論,要從整體上把握小學生討論的方向、進度等,在問題出現前及時糾正,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當合作學習小組通過討論得出結果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錯誤,而是要先肯定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再進行引導,最好使小學生能夠自己發現自己存在的錯誤,最后教師再進行講解、總結,這樣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班級中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整體。教師可以在科學教育觀的指導下,在班級中大量組織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將每名小學生都吸引進來,不斷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是教師要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要給合作學習小組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每名小學生都可以與自己的小組成員充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思維能夠充分地發散開來,感受到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習的快樂。教師還要充分肯定每個勇敢舉手發言的小學生,教師的認可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利于他們今后更加積極主動地發言,更加熱愛學習。
(五)設計問題,引導合作學習
教師在引導合作小組學習時,主要是設置一些問題來激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設置問題時,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以及在現階段班級整體的學習水平和教學目標,不能設置得過于簡單,這樣的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也不能設置得過于困難,很容易打擊到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先是引導小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各合作學習小組最終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是斜的長方形”,接著我再循序漸進,問:“那么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是相似的,請大家思考下,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和求長方形的面積相似呢?”于是各小組組員之間通力合作,有的小組在紙上畫了長寬相同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然后剪下來,對比兩個圖形的面積,有的小組嘗試了加法、乘法等方法來思考。最后,我進行了總結,很容易地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算法,而小學生們在先前已經獨立地思考過了,所以也容易接受正確的公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明顯優于過去那種教師在講臺上苦口婆心的講解,小學生在座位上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有利于小學生迅速地學會知識點,而且在后期也不容易遺忘。
現如今,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地發展進步,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取得一舉兩得的良好效果。這一模式有利于小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了,而且在小組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并不是完美的,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斷做出調整,從而幫助小學生不斷地向前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小明.多渠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
[2]錢文穎.以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J].才智,2016(32).
[3]陳旭.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