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萍
摘 要:高效課堂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語文課堂要達到真正的省時高效,要求教學目標要簡明優化,教學設計要簡約流暢,教學方法要簡便實用。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閱讀教學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學生的閱讀積累,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文章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省時高效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省時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75
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學生活動存在較為嚴重的流于表面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教學進度的有效推進,有時候還會影響課堂教學秩序,這與教師所追求的高效課堂目標是相背離的,必須要做出調整。
一、以簡明優化的教學目標為指引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導向,既包括教師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生學的目標,教最終是服務于學生的學。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目標是以素質教育要求為指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要求,即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三者結合起來,通過語文學科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既有顯性的內容也有隱性的內容,教師在設定目標后一定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也就是達成目標要求。同時,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要細致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學習習慣、學習理解能力等。特別是要考慮學生層次的差異性和個體的差異性,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來設計教學計劃,做到每一個細節都要心中有數。
具體到小學閱讀教學,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是有差異的:在小學低年級段,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重點,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指導和訓練;在小學中年級段,在識字教學的基礎上,重視對重點詞句的分析,特別是對語段的分析與訓練;在小學高年級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必須要從學生的學段出發,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明確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生學習成長規律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教學目標就非常明確,且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推動和落實起來比較方便,有利于閱讀教學的省時高效。
二、用簡約順暢的教學設計來推進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對與教學相關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有序的安排,從而有效推進教學目標的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其特殊性,其主要內容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教學要求,有重點有策略地落實教學要求。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而是要結合實際,在分清主次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這樣才能夠使閱讀教學簡約順暢地推進。具體來說,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一篇文章一般都會有主旨段落或者中心段落,一段內容也有主旨句、中心句,抓住這些重點實際上就抓住了閱讀的關鍵,再迅速地引導學生由中心向外輻射,這樣就很容易推進教學發展,也能夠使學生明確重點,掌握閱讀的方法。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應抓住“為什么被稱為鳥的天堂;鳥的天堂是什么樣的”展開教學,使學生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其次,注意關聯與整合。閱讀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注意局部,更需要注意整體把握,這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關聯和整合,引導學生與以前讀過的相似的閱讀內容進行聯系,由已知到未知,這樣的學習過程會降低閱讀的難度,使學生產生閱讀成就感,從而激勵學生產生閱讀動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站在單元整體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因為現行的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更突出其整體性,無論是節選的文本與閱讀內容,還是語文園地中的實踐活動,都與單元整體安排一致。這有利于突出重點,對于學生來說也簡化了學習頭緒,避免了因為內容煩瑣而給學生帶來的閱讀困難。這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一致的,即要“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站在單元的角度來進行閱讀,這樣學生的思路才會比較清晰,從而及時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用實用簡單的教學方法來落實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落實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這需要教師選擇簡單實用的教學方法來推進閱讀教學,防止因為僅僅注重形式而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偏移,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注重養成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各種學習習慣養成的階段,要想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要求,就要改變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真正地“動”起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引下逐漸學會如何去閱讀,怎樣高效閱讀。這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學生營造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要多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特別是課堂上學生出現和生成的問題,以此為抓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這里需要注意要把重點放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上,特別是如何閱讀、如何思考,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認真書寫。
(二)閱讀策略豐富多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和內容”中明確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需要特別關注興趣、方法、習慣三個關鍵因素。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朗讀、默讀、瀏覽等基本的閱讀方法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對所讀材料有一個較深的理解與思考。如:1.預測,利用文本推斷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情節,看是否與作者的陳述一致。2.連接,將所讀文本與自己的經驗、背景知識連接或是與其他類似文本串聯,就是做“文—我、文—文、文—世界”的連接,目的在于擴大文本理解層面。3.摘大意,又稱摘要,讓學生精簡地重述所讀到的信息。4.找主旨,摘出文章大意后進一步找出文章主要的論點。5.做筆記,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有效組織文章內容并自我考查自己的思考歷程與理解程度。
(三)小組合作提供助力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也需要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要求,鼓勵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但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提升,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同時,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重視自主、合作與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助力。開展小學合作閱讀教學要注意合作的實效性,教師要對學生合理分組,注意學生間層次性的互補,一般是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來搭配。同時,要注意合作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價值性,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引導學生明確研討方向,且重視研討中的秩序,鼓勵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特別是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另外,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及時地總結和歸納結論,確保學生按照預設流程來進行學習。對于課堂生成的新問題要及時地解決,保證其實效性。
對于教師來說,在提出問題之后,一定要考慮需不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探討。對于一些需要思考的小問題,我常常在課堂上用“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考慮,可以相互交流”這一簡單的思考與合作方式,既省時又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四、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小學教學中,特別是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有力的輔助手段。它適應了現代化教學的需求,能夠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樣化的形式給學生呈現學習內容,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也符合小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便捷地接受新知識。在閱讀教學中,也可以應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的閱讀理解,從而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
當然,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度,對于多媒體的應用也是如此。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一是對多媒體課件的期望太高、太重,過分依賴課件。為了增加課件的技術含量,單純地追求課件的高、新、奇,課前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制作課件。一節課從開課到結課始終都在使用課件,整堂課成了課件的演示課,整節課看到的只是聲、像、音、畫的不斷變換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師的引導過程,看不到學生的思維過程。
二是對多媒體課件的認識和定位還不夠清楚,致使主次不分,賓主倒置。多媒體課件的便利和優勢再多再好,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課過程中,有些教師明顯表現出跟著課件跑的傾向,教案是根據已有的課件來設計的,教學進程是由課件來控制的,致使課件占據了教學的主導,而教師卻變成了課件的操作者和跟隨者,學生學習時面對的是課件而不是教師。雖然我們還應大力提倡和推廣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使用,但是必須要確保課件的使用更科學、更合理。
總之,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來有效推進。教師一定要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指引,以學生學習成長需求為出發點進行不斷的探究,相信一定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
[2]逯寶和,湯鐵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小學電教(下),2011(9).
[3]謝堂春.探討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5(9).
[4]馬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