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如

【摘要】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手術室常規管理,觀察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進行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手術等待時間。結果 觀察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手術等待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持續質量改進應用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縮短手術等待時間。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服務滿意度;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2
手術室護理質量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通過有效措施提升手術護理質量不僅能提升手術成功率,還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效果[1]。本研究就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提高做如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25例。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2~75歲,平均(45.52±3.89)歲。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2~73歲,平均(46.05±5.2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施行手術室常規護理管理,包括手術室手術護理管理、日常管理、手術室定期檢查等。
1.2.2 觀察組
施行持續質量改進的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完善手術室規章制度,在院后規章制度基礎上進行崗位職責調整,如:資料管理責任制、高危因素追蹤制度、手術室防護制度、危險時間段追蹤等相關制度10條,建立完善的手術室護理流程,對術前訪視、廢棄物處理、病理結果接受流程進行責任制,使手術室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②由護士長和2名資深護士成立手術室質量管理小組,組織全體護士學習持續質量改進相關知識和制度,制定考核標準,針對護士在護理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討論解決;③優化圍術期護理,護理過程中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術前制定護理評估和診斷標準,做好術前訪視;術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術后及時回訪調查;圍術期強化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輸錯液、落床、摔傷、病理丟失、接錯患者等工作失誤,持續改進整體護理效果;④加強消毒隔離,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進行嚴格管控,嚴格按照手術室規章制度進行消毒;根據《消毒技術規范》對腔鏡嚴格消毒;手術室廢棄物、垃圾分級處理;⑤手術室質量管理小組按照周、月、年對手術室管理工作做好計劃,定期進行監督抽查,對于執行不到位的工作集中學習整改;護士長帶頭及時排查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存在安全隱患,依據發生原理制定整改措施,通過持續追蹤使手術室管理常態化;⑥全面提升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定期進行護理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并對護士操作能力進行考核;提升護士對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通關樹立榜樣提升護士的責任感和道德水平。
1.3 評價指標
(1)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由護士長組織分別從急救藥品管理、護理文書書寫、院內感染管理、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滿意度5個方面評價護理質量,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好;護理后1個月,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該調查表克倫巴赫系數α(Cronbachsα)為0.828,重測效度為0.864,9~10分為非常滿意、8~6分為滿意、≤5分為不滿意。(2)記錄并比價兩組手術等待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且護理質量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等待時間
觀察組手術等待時間(13.21±6.25)min明顯低于對照組(25.06±8.01)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32,P=0.000)。
3 討 論
手術室屬于特殊操作環境,如日常消毒或管理不到位會增加術后感染和并發癥幾率,手術室溫度控制不佳也會導致患者術中或術后低溫,增加心臟病發生風險。另外,工作人員過多的進、出手術室或隨意走動會破壞開放傷口附近的預期氣流,增加無菌空氣中的污染風險,增加手術感染幾率[2]。目前手術室護理管理中仍存在諸多不足,因此手術室護理質量改進對提升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且護理質量較好,提示持續質量改進應用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本研究中在原有手術室規章制度上新增資料管理責任制、高危因素追蹤制度、手術室防護制度、危險時間段追蹤等相關制度10條,使制度更加完善,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通過建立完善的手術室護理流程,對術前訪視、廢棄物處理、病理結果接受流程進行責任制能提升圍術期護理質量。控制術中感染概率是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進行嚴格管控,并加強消毒隔離嚴格管理,根據《消毒技術規范》對腔鏡嚴格消毒,能降低術中、術后感染幾率,提升患者預后質量和患者滿意度[3]。為不斷改進護理質量,本研究通過質量管理小組對手術室管理工作進行統籌計劃和監督,對于存在的隱患和不足及時制定整改措施予以糾正、整改,并在持續追蹤下使手術室管理常態化。護理人員的核心素質是決定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關鍵[4]。對于執行不到位的工作集中學習整改,護士長帶頭及時排查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依據發生原理制定整改措施,利于改進整體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持續質量改進應用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縮短手術等待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俞 惠.智能型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2):2094-2096.
[2] 魏 鴻,郭 碩.手術室護理敏感質量指標構建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92-396.
[3] 高彩蓮.手術室細節護理對醫院感染控制效果的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1):1921-1922.
[4] 孫 妹,陸葉青,丁瑞芳.PDCA循環管理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2018,025(008):717-71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