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英

【摘要】目的 對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使用質量持續改進后的優質護理管理,并做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子宮肌瘤治療的患者,共100例,根據入院時間將樣本平均分為優質組和常例組,常例組實施常規臨床護理,優質組選擇優質護理模式,觀察兩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優質組(94.34±1.12)分護理質量評分好于常例組(88.28±2.65)分(t=17.3522,P=0.0000);優質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明顯低于常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日常護理中,可以有效改善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減少醫患糾紛,具有在臨床中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子宮肌瘤;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2
子宮肌瘤是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于30~50歲的婦女群體,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導致,以月經增多、不規則出血、下腹包塊、下腹疼痛為典型的臨床癥狀,且伴有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臨床主要治療手段為腹腔鏡剔除手術,同時為進一步提高質量下過,需做好護理工作。護理是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部分,而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是提升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的方法之一,不斷的將護理行為進行優化,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1]。同時醫院重要指標和醫療服務質量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所以需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護理服務內容,提升原有服務水平;同時在改進護理治理過程中,需不斷引進新的質量管理原則,從而保證護理服務的連續性,整體改善護理水平。本次研究對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在其日常護理中使用優質護理,分析其效果,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100例于我院治療子宮肌瘤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優質組和常例組,各50例。其中,優質組年齡34~73歲,平均(53.56±5.34)歲;病程1~15年,平均(5.5±2.7)年;若按病類型劃分包括單發患者30例,多發患者20例。
常例組年齡35~72歲,平均(53.59±5.24)歲;病程2~14年,平均(5.3±2.5)年;若按病理類型劃分包括單發患者32例,多發患者18例。分析兩組基礎資料,數據無差異,不存在統計學價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方法
常例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包括為患者做基礎檢查,并記錄指標數據,若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救治處理,注意多觀察患者情緒,發現有負面情緒要及時疏導,防止因情緒原因影響后續治療;優質組護理方式為優質護理,如下:護理管理體系的建設,將工作流程更加標準化,并嚴格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操作,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定期組織培訓,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在持續質量改進過程中,將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制定護理方案以及應對措施,將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職責和服務進行規劃,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態度。簡化護理流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在科室展開展開討論,建立科學的護理制度和章程,在護理工作中融合現金的護理理念,從而實現護理模式的改進與優化,使護理流程更加科學,同時實現書寫交接班和排班模式的轉換。明確護理問題。建立護理小組,集中討論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薄弱環節進行監督,從而建立科學的整改方案,不斷規范護理工作,提升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強化隊伍建設,實施科學的崗位培訓制度,對每位護理人員進行規劃飯培訓,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能力,豐富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加強護理工作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溝通與交流平臺,加強護理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豐富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經驗,強化護理人員的教育工作,從而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技能。
1.3 實驗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并做測評,總分100分,分數越低則證明護理質量越差。
比較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并進行問卷調查,包括三個選項,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總滿意度=100%-不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在SPSS 19.0中輸入全部患者資料,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通過x2進行檢驗,以n,%作為表示;計量資料(護理質量評分)通過t進行檢驗,以(x±s)作為表示。P<0.05則說明數據結果無差異,不存在統計學價值。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優質組總滿意度比常例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評分。
優質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常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請如下:優質組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4.34±1.12)分,常例組的護理質量為(88.28±2.65)分,兩者對比結果明顯,優質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更高(t=17.3522,P=0.0000)。
3 討 論
子宮肌瘤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以子宮增大、月經量增多、白帶異常;腹部包塊為典型的臨床癥狀,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損傷。
子宮肌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就是進行手術,而可以幫助患者提升治療效果的方法就是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優質護理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使護理人員不斷完善自身在工作中的問題,并逐漸將護理過程進行優化,從而使患者可以更好的獲得護理服務[2]。其次需建立解決問題的循環路徑,顯著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并強化護理質量考核制度,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滿足患者身心需求,從而提升醫院的總體護理水平。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優質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94.34±1.12)明顯高于常例組(88.28±2.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94.00%)明顯高于常例組(8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優質護理可以更好的滿足患者對于護理的要求[3],持續改進護理方案,解決當前存在的護理問題,使護理工作逐漸規范化,從而減少護理工作的差錯率,提高疾病治療的成功率。其次,優質護理還可完善護理交接班制度,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更為合理,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避免護理人員因疲勞工作出現差錯,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加快患者疾病好轉的進程,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維持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保持舒適度,進而保證患者保持樂觀態度,積極與疾病做斗爭,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效果。
綜上,持續改進后的優質護理管理對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較好,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患糾紛,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 頡.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在子宮肌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4):182+185.
[2] 王丙紅.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在子宮肌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2):172-173.
[3] 翟曉飛.優質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在子宮肌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73):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