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云潔

【摘要】目的 探究小兒靜脈輸液中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 抽選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入的86例靜脈輸液患兒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依據護理路徑將患兒按照1:1的比例分為43例對照組(常規護理)、43例實驗組(綜合護理),落實針對性護理措施后,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指標。結果 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且更加滿意醫院帶來的護理服務。結論 小兒靜脈輸液中落實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靜脈輸液;小兒患者;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1
靜脈輸液是我國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手段,可以有效緩解患兒的病情,但是靜脈輸液穿刺屬于侵入性操作,會使患兒產生輕微疼痛,導致患兒在穿刺前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的心理情緒,從而降低護理配合度,出現許多不良事件,如針頭脫出、針頭移位等。因此,我國需要將靜脈輸液的小兒患者作為重點護理對象,通過護理干預措施的落實,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給患兒以及家屬帶來更加滿意的護理服務[1]。本文主要以我院86例靜脈輸液患兒做為研究樣本,分析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價值,現將報道資料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來入選的所有研究樣本均為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患兒,疾病類型主要集中在腹瀉、發熱、呼吸系統感染等方面。入選標準:患兒資料均完整收錄在病歷檔案,且患兒家屬知曉此次研究實驗的目的,在知情同意書上自愿簽字。排除標準:精神異常、重大臟器官障礙的患兒,將86例患兒依據護理路徑均等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對比實驗,具體資料如下。實驗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3~9歲,平均(5.14±1.38)歲,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9歲,平均(5.21±1.27)歲,本文實驗的進行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兒在入院后均給與病情觀察、常規穿刺、注意事項告知等護理模式,實驗組在其基礎上開展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患兒由于年紀較小,在靜脈穿刺前,因為害怕穿刺疼痛,心理會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等,從而在醫護人員穿刺時產生劇烈的肢體活動。針對患兒這一心理特點,醫護人員需要與患者加強溝通,對患兒進行安慰與鼓勵,并且可以通過與患兒交談轉移其注意力,消除其負面心理情緒。
1.2.2 環境護理
由于醫院環境與患兒家庭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醫院環境主要是以白色為主,這就會增加患兒的抵觸情緒,所以當前在環境護理中,為了增加環境溫馨感,可以將室內環境改為暖色調。并且可以依據患兒的心理特點,在室內擺放玩具、卡通圖片,或者播放患兒喜愛的動畫片來增加患兒的心理舒適度[2]。
1.2.3 輸液護理
小兒患者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由于輸液時間較長,患兒難免會出現煩躁感,臨床上常見的有哭鬧、肢體亂動等情況,這時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巡護,一旦有意外情況出現,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為醫院自制,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患兒家屬對醫院帶來的護理服務越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 23處理本文所有數據資料,計數資料選用卡方檢驗,結果表現為百分比。計量資料選用t體檢,結果表現為±標準差,P<0.05證明組件存在差異。
2 結 果
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如表1所示。
3 討 論
小兒患者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由于自控力差,所以極易出現液體外滲、皮膚刮傷、針頭移位等不良事件,為了增加患兒的護理配合度,需要從心理護理、環境護理、輸液護理等方面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增強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滿足患兒及家屬對醫院的護理服務需求,從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本文最終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更加滿意醫院帶來的護理服務。表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小兒靜脈輸液過程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進一步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蔣 輝.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09):1088.
[2] 張 雪.優質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4):178-180.
[3] 方林秀.研究護理干預對于小兒靜脈輸液患兒的作用與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4):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