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
摘?要:農村孩子閱讀現(xiàn)狀堪憂,教師的觀念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家長意識阻礙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加上條件落后,難形成閱讀的氛圍。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支教老師,要用“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為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閱讀興趣盡到自己的最大努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閱讀現(xiàn)狀;閱讀興趣;閱讀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談到了課外閱讀,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必須做到質和量的統(tǒng)一:既要求他們完成量的規(guī)定,更要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正受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在縣城小學教了多年的語文,去年9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來到了距離縣城不遠的一所農村小學——巖頭小學支教,擔任五年級一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班上只有四十個學生。雖然距離縣城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路程,但班上竟然只有十來個孩子到過縣城。
雖然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但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非常貧乏,上課幾乎是我一個人唱“獨角戲”。他們不做家庭作業(yè),課余生活就是追打吵鬧,從不會靜下心來看看課外書。看了他們四年級期末考試成績,只有三個同學考上了八十分;第一次作文有多數(shù)學生只寫了一百來字;第一次單元測驗,閱讀題幾乎無法動筆。以上種種,給我的閱讀教學帶來較大困難。
農村孩子在閱讀方面的現(xiàn)狀分析:
一、觀念落后,意識淺薄
1、教師的觀念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
在課標的倡導下,農村教師也逐漸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由于受應試教育心理定勢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走在了“圍著課本打轉”的老路上。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很多農村教師的閱讀面很窄,不能為學生的閱讀作出表率。他們甚至還說:“這些農村的學生就是打工的命,如果他們讀書像城里人一樣行,那今后誰來當農民工呢?”
2、家長意識阻礙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
據(jù)調查,班上四十個孩子當中,只有兩人的父親或母親在身邊,其余的全是留守兒童。學校已經十來年沒有召開過家長會,家長也不會主動和老師進行溝通,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當我建議孩子們買一些課外書籍時,大多數(shù)孩子都說家長不愿意買;當我問孩子們小學畢業(yè)以后想考哪里的中學時,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巖頭中學”(這是當?shù)氐霓r村中學,只有初中部)。當我問孩子們巖頭中學畢業(yè)以后何去何從時,幾個零星的聲音響起“打工。”更多的是啞口無言......
二、條件落后,難成氛圍
1. 條件落后,資源匱乏。孩子們仍然“享受”著老師“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古老教學方法。雖然有一個多媒體教室,但形同虛設;雖然有一個圖書室,但很少有人問津;雖然每個教室都設有圖書角,但空空如也。
2.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很少鼓勵學生看課外書籍,這樣的理念也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jié),造成課堂所學的方法無用武之處。學生思路狹窄,難以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
上述因素,制約著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如何針對農村的教學情況,初步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我在一年的工作中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初步培養(yǎng)閱讀興趣策略: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課內”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一、課內教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要想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三分在課內,七分在課外。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以課內促課外,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于班上孩子“不會閱讀”這種情況,我在黑板上寫明閱讀體會的模式:“當我讀到課文第___自然段的____這個詞語(句子)時,我發(fā)現(xiàn)了(感受、體會到)____”通過這種模式實行加分鼓勵法。我還讓學生每天收集一句名言,一個成語,或者一首古詩,一句俗語等等,每天課前五分鐘匯報一句即可,可以讀也可以背誦,給予獎勵。
二、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供給學生讀物。因此,我向校長提議開放圖書室,鼓勵學生借閱書籍;發(fā)動城里的學生向他們捐獻書籍;我還在網上訂購了一批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作為獎勵獎給他們。
三、做好孩子們閱讀的“點燈人”,讓學生向往閱讀。對于班上的學生來說,從城里下去的老師無疑是他們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必須做好孩子們的“點燈人”,讓他們向往閱讀。因此,我在課后會繼續(xù)在講臺上停留一段時間,手里翻看著一本書,孩子們看到就會很新奇地湊過來看一看。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師經常在課間,在休息的時候或坐在辦公室里總是靜靜地捧著一本書,那么他也會非常向往成為這樣的人。我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談自己的讀書感受,用“現(xiàn)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老師自己的一種熱情,自己的一種對閱讀的熱愛,一定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學習榜樣,讓學生樂于閱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因此,我要求學生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并把收集的名言寫在黑板上的“每周格言”欄里,每周更換兩次。每節(jié)課前,把名言齊讀兩遍,進行欣賞。并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毛澤東,周恩來,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才能“讓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年下來,我們班的孩子已初步培養(yǎng)起了閱讀的興趣。在課堂上他們有話可說了,也敢于發(fā)言,勇于發(fā)言了。我實行的獎勵機制,也讓孩子有了說話的欲望和說話的膽量。課余時間,孩子們不再在操場追打,而是能安靜地在教室看書了……期末考試中,已經有近半數(shù)孩子達到了優(yōu)秀成績,取得全縣第三的好成績。
當然,讓學生愛上閱讀,不可能立竿見影,它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只有堅持不懈地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才能逐漸成為自覺行為,才能讓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雖然沒有家長的支持,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一定會為農村孩子們撐起一片多彩的閱讀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