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音樂是人們在自身職業之外,自我參與、娛樂和開發的社會性音樂文化。它以人民群眾活動作為主體,以滿足精神生活需求作為主要目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對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與發展是政府文化部門的基本職責,本文主要分析了群眾文化音樂推廣的總體思路與主要措施。
關鍵詞:群眾文化;音樂:推廣
中圖分類號:J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1-0254-01
一、前言
音樂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藝術文化形式貫穿于人類發展歷史,是人們現實生活的體現,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抓準新時代群眾文化娛樂需求,對群眾文化音樂進行有效推廣與發展,值得廣大社會文化工作者深思。
二、開展群眾文化音樂推廣活動的總體思路
音樂,是彰顯一個地區區域文化特色最重要的一種文化元素,同時也是最具群眾基礎的文化形式,可以通過音樂促進區域文化氛圍建設。在對群眾文化音樂進行推廣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遵循以下思路:
第一,將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看作是“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在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對于文化的復興不僅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更是其必要的前提條件。細數人類發展歷史,唯有創造出新穎的文化形態,才能真正實現對社會發展形態的引領,并最終確立。只有在實現文化復興的前提之下,我們才能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達成。基于此,在開展群眾文化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抓準“中國夢”這一全國性主題,通過“音樂夢”等形式促進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化發展①。
第二,利用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以歌聲贊美美麗的家鄉,激發廣大群眾熱愛家鄉、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的熱情。為建設“美麗家園”的行動創造更好的文化氛圍,匯聚社會中的正能量。
第三,將文化館作為陣地,積極強化群眾音樂、戲曲培訓基地建設,促進群眾文化朝著大眾化和常態化的趨勢發展。
三、開展群眾文化音樂推廣活動所應采取的措施
通過上文對群眾文化音樂推廣思路的分析,使我們更加明確了開展群眾文化音樂活動的現實需求,在實踐活動中,必須通過多種措施優化其推廣效果,促進群眾文化音樂的優質發展。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持續開展對民族音樂素材的收集與整理工作。收集整理的主要范圍包括:民族原生態樂曲、本土原創歌曲、可以反映當地特色的歌曲、具備豐富本土元素以及歌頌當地的歌曲等,在其中篩選出那些旋律優美.而且民族風情濃厚的歌曲,便于群眾傳唱。
第二,積極組織各項音樂推廣活動。由當地文化部門牽頭,組織“周末大家唱”、“社區青歌賽”、“廣場歌唱賽”等活動,讓優質歌曲走進機關、社區、校園、軍營,營造出一種獨具特色的音樂傳播形式與氛圍②。
第三,要積極樹立起自覺傳承與弘揚優質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將區域音樂推廣當作各單位文化建設活動的重點,長期緊抓不放。通過非遺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方式,使優質歌唱藝術充分融入公共文化娛樂生活,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在群眾中獲得良好的傳承,使群眾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發展的精髓,實現對優質民間音樂技術的發揚。
第四,優化群眾文化輔導,積極挖掘具有良好音樂水平的群眾力量,并加以培養。在歌唱技巧、演奏知識以及指揮方法等方面開展具有側重的指導,使這部分人成為群眾文化推廣的中堅力量。
第五,積極組織號召廣大專業文藝工作人員義務參加基層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為提高群眾音樂水準,讓音樂愛好者可以接受水平更高的專業化指導,要通過多種方式鼓勵與引導專業文藝群體和個人擔任音樂教師、顧問,促進基層文化生活整體品質的提升。
第六,以點帶面,積極拓展文化服務內容,使音樂文化思路更加廣泛,積極組織各單位、社區、鄉鎮通過節日慶典、公共娛樂場所等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充分展現當地區域文化特色,促進公共文化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成果的持續優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群眾文化音樂推廣活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促進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為促進群眾文化音樂發展,必須要充分抓準時代發展潮流,以區域特色音樂文化為基礎,走進基層傳播與發展優秀音樂文化,為社會穩定與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注釋:
①嚴學樵.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相關問題思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03):253.
②陳紅群.關于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思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 (08):95,115.
作者簡介:黃小粵(1993-),女,廣東陸豐人,大學本科,群文專干,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音樂、聲樂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