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賢


在幾何與圖形的課堂練習教學里,小學數學的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是比較抽象的,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于是,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又兼有趣味性、生活化的練習,可以使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更有時效性,更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運動型”圖形與幾何課堂練習設計
“運動型”圖形與幾何是指:軸對稱、平移、旋轉、放大和縮小等知識內容。這種課堂的主要特點是讓學生通過動態的現實空間想象靜態的抽象空間圖形,通過觀察、實際操作等體驗活動,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這些知識。“運動型”圖形與幾何課型不僅僅是一種操作,更需要孩子充分調動各器官聚集效應,在各個觀察和操作行為中生成知識,使知識達到質變。
例如:二下《圖形的運動——軸對稱圖形》
在上面這道練習中,學生通過動手剪一剪、畫一畫、連一連,把幾何圖形知識變成動手實踐,用生動、形象的圖形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趣味化、直觀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有趣”,并引導學生對圖形進行探索,把興趣逐漸轉化為學習動力,形成完整的空間形象,在初步獲得新知識的同時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二、“認識型”圖形與幾何課堂練習設計
“認識型”幾何圖形課堂的基礎練習設計的主要特點是學生通過填空記憶、判斷甄別、想象與操作等體驗活動上升到簡單的空間思考和推理,自我構建幾何與圖形的概念特征,幫助學生建立簡單圖形與幾何體的表象,把握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撕角和拼角。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利用平移和旋轉等操作拼成一個平角,引導學生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個練習可以鞏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由來。
三、“推導型”幾何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數學幾何與圖形還有一種較普遍的課型就是需要推導過程的幾何知識內容。在設計這種課型的練習時,基礎部分練習首先應該讓學生回顧這個知識點的推導過程。新課后立刻進行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回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系統地學習、分析、理解與研究這些有一定關聯的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推導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的課型體現在小學教育階段的中高年段較多,一般是面積公式、體積公式的推導等。
例如:六下《圓柱體積》
完成了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回顧,就要趁熱打鐵,進行知識運用。“推導型”基礎練習設計的第二塊基本內容是幾何公式的運用。
空間觀念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的過程。同時,這種基本素養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研究和反思,找到適合發展學生空間能力的方法。因此,通過在小學數學幾何圖形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的課堂基礎練習設計,打通數學知識、學生特點和實際生活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有序、高效、靈活的思考問題能力,這樣對于課內也是很好的輔助。總之,如何有效的提高幾何與圖形課堂練習的質量需要老師們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