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摘?要:在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體育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個性的發展也被視為體育教學的一部分。在素質教育中,體育是學生在初中學習中重要的一門課程。良好的體育學習,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就成為了體育新的課題。下面,本文就對初中體育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幫助到同行教師。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方式;個性發展
初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個性是其特有的屬性,學生個性的發展對未來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雖然學校和教師經過了新課改的學習和培訓,但是沒有深層次解讀其中的內涵。導致部分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教育理念,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教學中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明確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開展個性發展的競技體育活動
在體育教學中,競技體育運用是通過相互競爭,相互比拼,從而決出獲勝一方的一項體育運動。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強,都想在比賽中取得勝利。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個性發展的競技體育運動,讓學生在競技的體育環境中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利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分出體育能力的高低。這樣能夠讓學生激發出體育運動的樂趣,學生也會自愿加入到體育運動中,提升運動效果。
例如,體育運動中有很多競技比賽,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就為學生開展競技體育比賽項目。我們以50米的短距離跑的體育教學為例。在體育運動中,教師先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每個小組5位同學。之后,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進行50米短距離跑,看看哪位同學能夠獲得小組的勝利。接著,教師把每組獲勝的同學再進行小組分配,依然進行跑步測試。最終獲得勝利的學生,教師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為學生帶來獎勵,能夠有效帶動后進的學生。當然,除了班級內部的比拼之外,還可以組織班級和班級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的比賽。以這樣體育競賽的方式,來確保初中體育教學個性化發展的教學任務有效完成。
二、設計個性發展的團隊體育活動
團隊精神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體育精神,團隊體育也是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的個性顯現。有效的團隊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學生個性發展,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調能力。因此,在體育運動中,教師就要設計個性發展的團隊體育活動。學生在團隊體育運動中,能夠培養自己的體育運動樂趣,也會自覺加入到體育鍛煉中。并且在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團隊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向心力,實現未來學習、教育、工作中,養成團隊協作的良好精神。例如,排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都需要學生進行團隊配合。因此,在體育運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可以分為多個團隊,然后為學生組織籃球、足球等對抗比賽,讓學生在團隊配合中取得比賽的勝利。
三、培養個性發展的體育意志精神
體育精神是體育教學的精神支柱。在體育運動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注重學生體育品質與精神的培養和提升。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體育運動可以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通過體育運動來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和忍耐力。但是,在目前,由于學生長期處于養尊處優的環境中,無法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大部分學生吃不了苦,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為學生開展體育教學,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自己的體育品質,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長跑是培養學生意志力、強化學生身體機能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就為學生設計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任務。在體育運動中,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耐力跑步教學,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設計一個目標。如,在多長時間內跑下來。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超越自己的記錄。在不斷刷新自己記錄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意志力對自己的重要性。或者,也可以讓學生完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體育運動的目標。只有讓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才能不斷強化學生的意志力,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體育運動中,個性發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的個性發展化學教學,可以讓體育教學環境變得輕松,能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為學生樹立良好體育精神打造基礎。因此,如何更好地將個性發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通過結合競技體育活動、團隊體育活動以及體育意志精神等方式,為學生設計符合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體育個性發展的精神,學生能夠擺脫原有低效的體育運動方式,在不斷的體育運動中保持對體育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達喜,戴相榮,趙國榮.淺談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J].當代體育科技,2012(25):40-41.
[2]王恩祥.體育——學生個性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J].才智,2011,(1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