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顯霞
摘?要:初中地理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的一份子,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提升地理技能、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同時因為學生剛剛接觸地理課程,對其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提高地理學科的地位,發揮地理課程的價值,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诖耍疚囊猿踔械乩戆四昙壵n程為例,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方法;教學困境
筆者自擔任初中地理任課教師以來,陸續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學生對地理課程充滿了好奇心,但無法保持專注力,總是被外界的事物干擾,錯過重要的知識點;受外在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對地理課程投入不足;落后的理念、單一的教學形式阻礙了教與學的效率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學習借鑒了優秀的案例,有所改善,有所收獲,如下所示:
一、趣味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趣味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情趣,以情引趣,以趣促知,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培養能力,凸顯了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貫徹了生本教學理念。其實,趣味教學并沒有固定的手段,只要能抓住學生注意力即可,要求不高。
如,在學習《人口》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先設疑:“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總人口嗎?那么中國當下的人口數量是多少呢?”用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調動了大家探究的興趣,也引出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中國人口。隨后,在筆者的帶領下,學生認識了我國人口分布圖,并在分析的基礎上,了解了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以及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在此過程中就有學生開始走神,東張西望,被教室外的響聲吸引,見此情景,筆者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即把繁瑣的地理知識運用圖片、聲音和動畫的方式展現出來,創新了知識呈現方式,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刺激了大家的多種器官,重新聚集了學生的注意力。此外,進行課堂小結時,筆者將這一任務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本次課的收獲,一來是為了檢驗大家的學習成果,二來是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值得肯定。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試圖建立趣味課堂,給學生帶來愉快的學習體驗,由此創設了問題情境,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還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活動形式多樣,且符合學生口味,因此能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二、探究教學,培養學生自學意識
不僅小學生,就是初中生也十分依賴教師,總是想要從教師那里獲得幫助,得到直接的答案,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師習慣“控制”學生,事事操心;學生沒有機會思考,被迫接受答案;長期受到“填鴨式”“滿堂灌”“一堂言”式的教學模式的影響等等,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讓學生具有獨立的人格、自學的能力,筆者將探究式教學引進了初中地理課堂中,只需要教師提供一些資料和問題,由學生借助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形式去主動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學習概念和原理,旨在學到新的地理知識,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學習《農業》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就實施了探究教學活動,即為學生提供了教學資料,設置了一些問題后就將課堂交予了學生,由他們自己閱讀、分析、思考、探究,時間充足,形式多樣,行為自由,因此讓學生感到了自由與輕松。在此過程中,筆者也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維持課堂秩序,監督學生行為,但不會提供任何幫助。因此無論是大家學習成果如何,都是自己探究的成果,值得肯定。當然,當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結束后,筆者還會檢驗大家的學習成果,糾正大家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擺脫依賴心理,實施了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研讀教材,分析問題,尋找答案,提升自學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提供任何幫助,直到探究活動結束后才訂正答案,糾正錯誤,幫助學生獲得持久的動力,教學效果顯著,值得肯定。
三、師生互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忽視了師生交流的環節,經常自顧自地教學,不在意學生的感受和情緒,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新課改背景下,師生關系得到重視,并提倡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為了響應這一號召,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價值,肯定學生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挖掘學生的潛能,認可學生的行為,以生為本,為生著想,促生發展。
如,在學習《“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利用地圖、地球儀,插圖等教學用具,幫助學生確定了香港、澳門的地理位置,還借助信息技術,領略了香港和澳門回歸后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在此過程中,筆者允許學生發言,提出困惑,還聽從學生的建議,改善了教學行為,調整了教學進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拉近了師生關系,實現了師生互動。
綜上,要做好初中地理教學工作,需要教師不斷提升知識素養,把握時代命脈,還要了解學生心理,巧用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才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才能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具體如上所示,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賈玉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0(03).
[2]江希越.談提高教學時效性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