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和英
摘 要:《基礎會計》課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入門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了興趣或者沒有理解掌握,就會產生厭學心理。本文就目前對中職學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職業學校? 基礎會計? 興趣? 改進措施
一、《基礎會計》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基礎較薄弱,缺乏學習目標及動力
在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中職生多半是中考落榜的學生,選擇中職學校則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他們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易游神打瞌睡,玩手機、抄襲作業、不交作業等等屢見不鮮。這些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他們在學習方面沒有信心,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時間長了更加容易厭學。
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比較迷茫,很多學生所選報的會計專業多是父母代勞。學生對《基礎會計》的相關知識完全不了解。
《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繁多復雜。在開學第一周,學生可能出于好奇會產生一絲絲興趣,但是隨著時間一長,枯燥乏味的專業名詞接踵而來,他們就會覺得學起來比較吃力,容易出現厭學心理,甚至產生棄學的念頭。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內容落后
目前《基礎會計》課程在教材編排上都是先講理論后講實操。初學者面對會計原理里面的大量專業名詞,甚覺枯燥無味,自然無法讓他們產生學會計的興趣。很多同學雖然看似在聽講,但思路卻沒有跟上老師的步伐,讓其回答問題更是一問三不知。
二、提高中職《基礎會計》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探討
(一)調整教材教學順序,讓學生從簡單的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基礎會計》理論對于絕大多數中職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如果還是只按照教材預設內容按部就班地來講授大量的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就會讓學生產生這樣一種意識——《會計》是一門難學的課程,讓他們望而卻步。所以,我在授課時會適當調節教學順序,先講后面的實操,根據已知的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根據已知的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讓學生從簡單的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激發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運用生活案例教學,讓學生通過生活體驗產生學習本課程的欲望
《基礎會計》的很多內容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會結合具體實際例子、現實生活來給學生介紹相關的概念和理論,讓學生不僅能夠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會計的趣味和作用,而且能在意識上重新認識會計,從而產生學以致用的意愿。
比如在講解會計中的資產要素時,我會讓學生們從自己的家庭生活出發,說說自己家庭中有哪些資產。這時候學生們就會你一言,我一句,暢所欲言,很多同學會說錢、存折、洗衣機、房子、車子、床、桌子......雖然說出的術語不專業,但是大大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也調動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明白了原來很多會計知識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時我再來講解有關資產的詳細概念和重要知識點,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不會產生抵觸心理。
再比如,在講解收入特征時,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描述很專業,比較抽象,學生們無法利用這一特征靈活地去解決各種問題。這時我會給同學們講老少皆知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一個農民在地里耕田干活,有一天意外地看見一只兔子撞死在旁邊的一棵樹邊,農民開心極了,把兔子拾回家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于是,他不再種地,而是整天守在樹邊,等待兔子再次撞死在樹邊。故事結束后,我拋出問題1:在這則故事中農民的日常經營活動是什么?問題2:在這則故事中農民收獲的兔子是否屬于收入?讓同學們討論、思考。同學們能很快速地回答這些問題,就連平時愛打瞌睡的同學也精神大振,主動舉手要求回答這兩個問題:農民的日常活動是種地、耕田。農民收獲的兔子不屬于收入。
接著再聯系他們的學校生活,提出兩個問題,問題1:作為中職生的我們,在學校發生的日常活動有哪些?問題2:遲到、曠課、違法校規是中職生在校的日常活動嗎?這時同學們你一言,我一句,像炸開了鍋似的,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兩個生活化的例子,讓同學們明白收入與利得的區別,收入是日常活動形成的,非日常活動形成的是利得(營業外收入)不屬于收入。讓學生能理解地去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從而提高他們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小組內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基礎會計》實際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任務驅動,讓各小組建立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
筆者現在所教的班級有52人,筆者將學生分成13組,每組4人。通過前兩次的統一測試,挑選出成績較前、熱心助人、責任較強的學生充當每小組的“小老師”,負責協助老師進行指導和檢查。將中等生和后進生(學困生)人數分別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到13個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學習小組都有好、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期中段,可視學生學習情況,重新分組。組員課堂中遇到的疑問可以求助老師也可以求救組長,組內所有成員參與交流討論,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可求助其他組。對解答疑惑的同學和小組以及考核學習成效好的小組獎勵一定的星星,月未,每組、每人根據當月累計的星星可兌換獎品。通過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習會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協作能力及團結精神。
三、結束語
總之,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夠激發中職生學習會計的內在動力,發生由“要學生學”向“學生自己要學”質的變化,為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錢麗利.中職學校《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及措施研究[J].知識經濟2015.23.102.
[2]中職《基礎會計》教學現狀與策略[J].才智201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