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聰聰 史莉娟 黃傳強
【摘要】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貿易更加頻繁,競爭更加激烈,這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物流。物流被列為十大產業之一,立足“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商貿物流人才需求等。然而,傳統的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教學,或者說實踐教學過于浮躁,缺少現實針對性,物流專業學生接觸企業、市場的機會很少,學校開設課程體系往往與現實相互脫離,教學實習往往只是泛泛地參觀幾個企業,對于企業經營流程并不了解,導致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因此,構建特色鮮明、突出實踐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迫在眉睫。本課題研究通過調研北京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具有雙一流物流專業的高校以及國外一些知名高校的物流專業學科建設情況,梳理物流專業培養目標、環境與特點等,找到差距,為我校完善內外結合,以及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提出適合物流管理特色的一流專業建設舉措,構建一流專業建設的實施方案,促進物流管理專業立體化,全方位建設,并朝著更高階水平發展。
【關鍵詞】物流管理? 實踐教學? 雙一流? 實施方案
一、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師資隊伍建設
在調研的幾所知名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中,高校都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有較高的學歷要求,要求教師必備的技能在增多,有部分高校從企業或者國外知名企業中聘請教師,給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授課,同時,也有高校設有專職實驗教師,負責學生的實踐課程,以及實習實訓的指導。在調研高校師資隊伍構成情況中,通過對比,可知,物流專業教師數量參差不齊,主要是副教授居多,原因在于,高校物流專業的學生數量不一樣以及高校對物流專業的重視程度,對于有些高校來說,物流專業并不是其特色專業。
(二)課程體系情況
調研的高校中,只有上海海事大學的物流管理專業課不強調多學科滲透,主攻物流領域,突出自身的特色。其他高校強調多學科滲透,存在著大而全的情況,而物流專業更多地強調專業化,強調小而精。調研高校都開設有公共基礎課、自然科學類、專業基礎課、實習實訓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
(三)實踐教學情況
我國對于實踐教學給予了高度重視,也有更多的政策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流業就業環境與機遇。調研高校中,根據調研訪談得知的信息數據和各高校官網公布信息數據,總結了調研高校的實踐教學情況與實踐教學占所有教學活動中的比重,知: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分配不合理,高校物流專業教學以理論為主,實踐教學占比較低,只有上海海事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的實踐教學占比較大。
二、基于國家“雙一流”建設環境的物流管理建設要求分析
(一)“雙一流”建設環境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課堂講授、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物流創新創業大賽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三種基本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多以教師主導,向學生輸出知識;畢業論文和競賽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在課堂教學多涉及到理論知識講授以及實訓環節指導兩個部分。課堂講授,多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乏自主思考,對于知識的理解片面化。調研的高校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已經失衡,存在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無法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實踐教學設施單一、操作性較差,無法與企業操作對接;師資培育針對性較弱。
2.應用型物流高校專業改革技術碎片化
部分高校由于思想觀念、路徑選擇和資源配置問題,往往容易陷入專業改革技術碎片化的困境,即僅僅對接某個專業、某個企業的校企合作教學方式,難以把產業理念、產業技術、產業文化、產業力量引入教學活動,參與育人過程,也無法對產教融合質量進行科學而完善的監控和評估。
三、基于差距度模型的國內外高校一流物管專業對標分析
國內外物流管理專業排名頂尖院校:本次調研的國外物流管理專業高校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調研了主要發達國家物流管理專業排名頂尖的院校及針對本科生設置的專業名稱。發現調研國外高校中,專業名稱的設置聚焦在供應鏈管理、生產物流與運營以及信息化方面。國外在課程設置上專業課程的分類更加細致;課程涉及的知識面更廣,其中包括很多經濟、財政、商業和管理等課程,讓學生通過不同維度了解物流中的各個環節;在課程選擇方面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更大。在專業大綱和特色上更加注重實踐和應用,學校會給學生提供專業的實習場所、資源、設施以及指導人員,解決實際應用型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溝通能力。
四、物流管理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路及舉措分析
(一)優化課程體系
在新時代電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體現跨學科專業融合的特點,并且以對接產業鏈為前提,積極推進產學研相融合,注重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素質教育協調發展。高校應拓寬眼界,借鑒國外高校課程體系設置,通過國際化視角的養成教育和應用、實踐型能力的實戰培養,打造能夠適應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的復合型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
(二)打造自身的專業特色
高校應找到自身特色定位,例如通過校企合作與物流相關的企業共同打造成更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品牌,同時開展的相關專業課程在實踐學習方面也更有保障。此外,還可以根據高校自身特點打造專業特色,例如日本流通經濟大學有兩個方向的物流管理專業,一個是偏經濟的經營專業,另一個是偏重信息的流通信息專業,因為側重不同,學習的課程也區分的更加細致、更系統。
(三)建設師資隊伍
首先,高校應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改善師資隊伍結構,重點吸引國內外知名大學學者和博士畢業生,積極引進、聘用國內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和外國專家。其次,注重教師的培訓、進修,可將有較高理論知識的教師派到企業,進行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或者利用國際交流等機會選派教師出國進修學習。最后,加大外聘力度,聘請企業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行業精英,優化兼職教師隊伍。加大“校企合作教學”力度,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的行業兼職教師授課,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