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 陳泊伍
摘 要:社會實踐作為提升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視。自1983年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體系愈加完備,但許多問題仍然存在。本文將就如何解決實踐內容單一陳舊,形式缺乏創新性,實踐項目管理不當,缺少人力物力保障,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發揮等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探討
一、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概述
(一)高校暑期社會實踐背景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社會實踐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社會實踐,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二是社會實踐有助于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三是社會實踐有利于發展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形式與內容
我國高校社會實踐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且開展形式也多種多樣,收獲的社會效益也令人滿意。如很多高校以“三下鄉”為主題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就非常有效的將“文化”、“科技”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宣傳,其他的社會實踐主題也都緊扣黨和國家的發展脈搏,具有先進性和時代性,使青年學生在參加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對社會有了更直觀真切的了解。
(三)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現在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存在的普遍問題可以歸結為:一、社會實踐積極性有待提高;二、社會實踐重視舉措不到位,相關經費投入不充分和校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不穩定;三、社會實踐考核制度不科學,許多高校未制定詳細的社會實踐考核機制,社會實踐的最終評價結果主要由單一的報告來進行,這樣形式的評判具有局限性。
二、現有社會實踐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作為主要參與者,對暑期社會實踐的思想重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實踐效果。因此,需要通過組織宣講會、動員會等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實踐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實踐觀,合理規劃和創新實踐形式及內容,積極主動投身實踐活動,從而增強暑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
(二)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
現代社會的急速發展、商業形式的不斷創新,意味著學生必須緊跟社會的實際需要。原本單一的實踐模式不能適應新的社會形勢,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也需要不斷的進行豐富和創新。只有緊跟經濟社會的步伐、開拓新思路,才能使社會實踐更加富有生機[1]。
(三)提高暑期社會實踐與專業的融合度
目前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多以完成任務的心態進行,不注重專業能力的鍛煉[2]。因此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針對不同的專業,校、企間應共建一批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提供實踐機會。第二,以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或課題為依托,積極引導其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做到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相融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3]。第三,鼓勵學生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實踐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
(四)建立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組織管理的長效機制
學校對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整個社會實踐缺少涵蓋團隊管理、綜合保障、考評總結等各方面的制度體系,應加強組織機制和激勵機制建設:第一,建立健全暑期社會實踐實施方案,規范各個階段的流程,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第二,加大對暑期社會實踐的物力人力投入力度,給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第三,探索符合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的考核評價機制和激發專業教師參與積極性的激勵機制[4]。總之,多管齊下切實增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效果,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三、社會實踐問題解決創新點
(一)注重實踐過程宣傳
社會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宣傳平臺基礎,突出優勢,依靠抖音及QQ直播上原有關注度,同時建設嗶哩嗶哩視頻推廣平臺,各支實踐團隊將實踐視頻上傳至此以擴大關注量。
(二)注重實踐過程紀實
社會實踐過程中,多支實踐團隊以紀錄片的形式記錄實踐內容、展現實踐過程中的故事。以長安大學赴成昆線沿線城市“講好中國鐵路故事”暑期實踐隊為例,該實踐隊實踐七天,共拍攝并匯編成5集名為“乘著火車來看你”的實踐紀錄片,紀錄片展現了實踐隊的點滴故事。播放量可觀,收獲了大批粉絲關注的同時也讓大家了解了實踐隊的實踐情況,讓社會實踐的關注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注重學生情懷培養
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團隊應注重挖掘個性故事,以點帶面;抓住人文情懷,講好中國故事。多支實踐團隊采用以個人專訪、跟蹤紀實和實時報道的形式,在切合實踐主題的基礎上,深層次的挖掘情懷。
四、公路學院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中的探索
(一)探索目的
通過對當下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開展情況的調查研究,認識學生在該活動中的態度動機、行為表現,發現新形勢下暴露出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建議,使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更有意義。
(二)研究對象
以長安大學各年級本科生為對象,通過電子問卷方式廣泛開展調查。共有321人提交了有效問卷,其中有男生74人,占23.05%,女生247人,占76.95%;大二36人,占總人數11.21%,大三139人,占總人數43.3%,大四143人,占總人數44.55%。參與調查的學生專業學科包括管理學、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哲學等12個學科。
(三)現階段暑期社會實踐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對象的分布較為科學合理,可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現狀,使結論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意愿強烈、目標較明確、組織形式多樣和活動類型豐富。現階段主要存在的不足有:
1.學生對社會實踐認識有偏差,實踐動力需要進一步激發。有66.67%的學生認為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專業能力不足,有52.65%的學生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實踐止于淺層,積極性低,服務意識弱。學生的先進性不明顯,出現“為學分參加”等不純動機。雖然有242人,75.39%的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感受是“很好,收獲很大”,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通過周末或課余時間參加10-30人團隊的社會實踐項目,“外出輕松體檢生活”的懶散意識凸顯。
2.社會實踐運行機制不完善,實踐育人功能和效果需要進一步優化。在社會實踐中,有192人覺得內容及形式缺乏創新性,占總人數的59.81%;有166人覺得宣傳力度不夠,占總人數的51.71%。社會實踐在學生的教育培訓過程中以多種活動形式來呈現,社會實踐工作制度逐漸“大眾規范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教育目標也與時俱進。一個實踐項目的管理和運行是否科學有效,不僅影響實踐育人功能的發揮,也影響其教育培養學生的成效。所以,新時代社會實踐工作機制有待優化。
3.教育合力還未形成,社會實踐支持系統需要進一步健全。社會實踐活動的最大問題,有26.48%以上的學生分別提及了專業指導不完善、資金支持不足、學校或社會支持不足、實踐基地數量不足等問題。目前,社會實踐活動的牽頭組織主要以學校為主,社會企業單位和精英人士在社會實踐工作中參與度不高,指導不多。在實踐活動經費方面,主要來源于學校或學院經費。在社會實踐育人工作中,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還未能形成培養學生的合力。
五、高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工作方法總結
(一)重視實踐平臺搭建
1.成立專項領導小組。高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應提前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構建由校方領導、院系領導、專職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組成的“四位一體”管理體系。領導小組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策劃,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同時基于國家發展戰略,形成專業理論與實際鍛煉相結合、重點團隊與個人實踐相結合、全面動員與重點指導相結合的社會實踐實施體系。
2.前期籌備。應于活動開展前召開動員大會。從團隊組建、立項資助等方面展開介紹,并解答與會學子的疑問,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接著應舉辦暑期社會實踐立項答辯大會,通過答辯遴選出符合實踐要求、可行性強、富有創造性的優秀實踐項目,同時給予各答辯隊伍相應的指導。最后需為所篩選出的隊伍舉行專題培訓,針對實踐團隊負責人、宣傳員、實踐個人等不同對象開展。從實踐前的準備、實踐中的注意事項和實踐后的總結整理三方面詳細講解如何做出一個優秀的社會實踐項目。還需專門開展安全教育培訓,高度強調實踐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教會同學如何在實踐中保障自身安全。
3.實踐中期。在實踐活動正式實施階段,成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工作小組,負責團隊實踐及個人實踐指導工作、各實踐團隊領隊聯系對接工作、實踐活動開展情況的監督與檢查。制定管理規定,從經費管理辦法、活動要求、獎懲辦法等幾個方面進行要求。同時,建立日常匯報制度,要求各團隊須在活動開展期間定期向學院匯報活動開展情況。
4.實踐后期。要求各實踐團隊與實踐個人按照要求對實踐成果進行總結,撰寫實踐論文,制作實踐宣傳材料,做到真實規范、特色凸顯。同時鼓勵實踐團隊積極參與相關獎項的申報,擴大實踐影響力,鞏固實踐成果。學院在完成實踐成果的收集后,應舉辦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展,精心挑選出優秀社會實踐成果,為優秀團隊提供展現的機會。通過形式多樣的成果鞏固活動,切實傳承實踐團隊的優秀經驗。
(二)重視實踐團隊組建
團隊實踐是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中堅力量,是輸出實踐成果的重要保障。在組建團隊時應予以引導,使得實踐團隊的實踐類型和布點情況更加多樣化,覆蓋面更為廣泛。
1.類型全面,主題突出。實踐團隊的課題類型應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基地,從服務社會鍛煉自身的角度發揮青年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我院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開展了精準扶貧脫貧、美麗中國建設、志愿服務等類型的實踐活動,同時還有與時政結合緊密的紅色教育、國情社情調研等類型的實踐活動。
2.布點廣泛,發揮影響力。分布廣泛的實踐地點有利于提供在校學生更多的選擇,前往更多需要支援的地點,同時以學校為中心,往四處輻射的實踐廣泛布點方式有利于擴大實踐隊的影響力,易于取得實踐成果。在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中,我院實踐團隊赴陜西、甘肅、四川、云南、湖北、浙江等12個省份,17個市。北至新疆,南及福建,實踐范圍廣,實踐布點遍布全國,實踐地既涵蓋大中小城市,也深入鄉村。
(三)重視宣傳教育
優秀的宣傳能有力地鞏固實踐成果,擴大實踐影響力。如今網絡媒體影響力強大,我們也應構建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新媒體宣傳矩陣。在抖音、嗶哩嗶哩與各大視頻網站發布宣傳視頻,更可利用QQ空間的直播功能,實時直播實踐全過程。
實踐過程中,應注重跟蹤紀實,記錄實踐內容,匯編紀實影像。優秀的實踐團隊更可將長期的實踐內容全部記錄,后期通過整理、剪輯匯編成紀錄片,吸引更多人關注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發揮暑期實踐的宣傳教育作用。
結語
通過調查問卷和實地考察發現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認知、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學生組織管理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支持機制都有待改善。注重宣傳教育、紀實和學生情懷培養是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育人功能的理念。與此同時,過去社會實踐活動中重視社會實踐平臺搭建、重視實踐團隊組建的優點仍需保留,這對未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再創新高起著推動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學生社會實踐現狀的分析.
[2]丁雪菲,廖思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有效性方案分析: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消費導刊,2015(11):410—411.
[3]張冠博.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現狀及對策分析:以河北大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6):28—29.
[4]都基輝,劉曉東,胡智林.改革開放以來學生社會實踐的歷程、經驗和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t5(3):97—101.
作者簡介:
張騰,長安大學,1990年7月生,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助教,研究生學歷,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