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蘇娟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區域地理是十分重要且基礎的內容。以往教師習慣以知識講授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記憶區域地理知識點,但其實際教學效果欠佳——學生缺乏探究意識,并易產生思維惰性,發生學習混淆問題等。為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探討,使其進行地理知識積累,筆者結合自身執教經驗,淺要探析在初中區域地理知識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教學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區域地理;問題教學法;應用
1、簡析初中區域地理問題教學法應用必要性
1.1有助于學生認識區域特征
首先,引入問題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理解區域特征。在對區域內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學習時,能夠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結合地理基本原理,對區域地理所表現出的相關特征做出正確的描述,并分析區域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各特征之間的內在聯系[1]。例如,在“中國的疆域”中,通過有效問題引導,讓學生結合文字材料及圖表等,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在比較和推理中判斷不同地理要素之間是否存在一些聯系,從而總結區域的總體特征。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發展。
1.2有助于學生了解區際聯系
其次,應用問題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區際聯系能力。例如,在“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中,可以問題為引導,使學生探析臺灣省與祖國內地的區際位置關系,以及形成這種區際位置關系的原因,總結兩者在貿易上存在的聯系。這樣以來,將發揮中學生的地理學習主體地位,使其更為深入的探索地理問題、形成地理素養。
1.3有助于學生分析區域發展
最后,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判斷意識。區域地理學習中,區域發展是較為關鍵的一部分內容。簡單理解,區域發展指一系列經濟社會活動,是在一定時空范圍內進行的,通過對區域資源進行開發、對相關產業進行組織,并對其結構的優化,達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在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家鄉特色產業為例,設計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區域內一切活動對區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出現或即將面臨的問題,并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對家鄉未來發展做出合理化建議。通過問題引導,有助于學生以綜合視角審視現實問題,促進他們的地理思維發展。
2、淺議初中區域地理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方法
2.1加強對地圖的應用,提出針對性問題
在初中地理授課中,需重視培養學生的地圖識讀能力。地圖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信息,學會讀圖、析圖能讓學生的地理學習更加輕松。因此,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問題教學法、提出針對性問題,使學生具有查看地圖、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在“東南亞”的教學中,以“為什么說東南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簡述東南亞地理位置及其具有怎樣的特點?”,讓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東南亞位置圖”,進而分析其位置與地形特征。在看圖學習中,教師還可繼續以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東南亞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哪些差異,這些差異會對河流的流速產生怎樣的影響,應該如何對河流加以利用等。從地圖中可以判斷出河內、金邊、萬象、曼谷、仰光等城市分別沿哪條河流分布,分別屬于哪個國家,然后總結出中南半島大城市的分布特點,以及這種分布特點的成因。通過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地圖能力,幫助其加深地理理解,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2.2培養學生比較能力,拋出現實性問題
世界上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存在著一定差異性,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法,促使學生對不同區域間的差異性進行比較分析,以便構建思維導圖,更好地認識不同區域的環境特點。例如,在“西半球的國家”的教學中,教師提出“美國與巴西自然條件與經濟發展具有怎樣的差異?”問題,使學生將“美國”、“巴西”展開對比——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農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地區專業化,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也是一個資源消耗大國;巴西是民族大熔爐的縮影,是一個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扮演著熱帶雨林危開發商、環保專家等不同角色[2]。繼而隨著教學深入,提升問題難度,讓學生在角色模擬與辯論中強化、感悟、思考。這樣使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基于課堂,又擴展到土地資源利用等不同方面。亦或者,可以漫畫作為探究土地資源利用問題的切入口、提出問題,將現實中的濫用土地問題濃縮到方寸之間,其更為形象直觀、意蘊十足、令人深思。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問題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地理學習、知識汲取變得水到渠成。另外,教師可結合現實問題,靈活的提出有關區域地理的問題,促進學生在探索中升級認知與理解,使他們更具學習的獲得感,更好地理解地理學科的內涵。
2.3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合作學習
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還應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便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有關“澳大利亞”的教學中,教師可給出澳大利亞的自流井結構示意圖,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就澳大利亞地形條件對水資源的影響進行探究。在自流井結構示意圖中,學生需要對自流井的隔水層、地下水位、含水層等進行分析,再結合風向得出相應的結論——雖然大自流盆地位于大分水嶺背風坡,但特殊的地形地質結構使其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3]。澳大利亞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氣候分布圖,分析澳大利亞的氣候條件是否適合發展牛養殖工作。
3、結語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區域地理既是重點內容,又助于學生顯性學力的發展,需要教師具有創新施教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故此,可以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一方面,加強師生間的教學互動、促進教師走進學生,了解本班真實的學情;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中心作用,使其在聯系、對比、觀察與分析中,具有地理思維、構建自身的“地理知識系統”。從而,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課堂,促進學生人地關系、思維能力、地圖識讀能力、合作意識等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左東梅.初中區域地理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J].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5):21
[2]田艷麗.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區域開發”主題整合教學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5):22.
[3]張利云.淺談信息技術促進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