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勝利
摘 要:伴隨新課標的全面落實,讓教師更重視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數學對于思維能力處于初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知識接受難度。為了進一步體現數學學科的教育特點,促進小學生具有多角度探思意識,使其在快樂游戲中應用數學,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教師需扭轉施教方式,創新授課形式。在此,本文展開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有效措施分析,以期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引言
新課標指出“應促進學生一般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協調發展”。只有教師掌握溝通藝術、重視鼓勵教學,關注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感受,才能提升課堂施教效果,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加強其數學應用意識。
1、探究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
為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展,使其具有合情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理性思維,需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即打造高效課堂。傳統的應試教學中,很多教師片面的將成績、解題能力當做衡量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標尺”,使教學帶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學生會產生數學難學、枯燥的印象。為了加強師生教學互動,點燃學生自主學習熱情,使其具有顯性學力與良好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快樂學習,教師需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深研新課標要求、領會教材編制意圖,提升施教效率。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2.1創設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首先,應積極響應新課改“為學生構建生動學習氛圍,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1]”的要求,構建生本課堂,培養學生的探究熱情。為此,教師需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多角度思維,及時對學生進行肯定性評價,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舉一反三。
例如:在人教五年級《小數的乘法》的施教中,教師可構建現實情境:某修路隊計劃修420米長的路,如每3天修路28.2米,45天能完成任務嗎?教師可以“同學們,誰能幫工人解決這個問題?”為引導,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請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方法。這時,生A提出:我的解題方法是這樣的,45÷3=15(個)得出45天里有15個3天;28.2×15=423(米)得出15個3天能修路423米;423米>420米,最后得出45天能完成修路。教師可對其加以有效地評價“這位同學思路清晰,過程合理,值得表揚,大家為他鼓掌好嗎?誰還有別的辦法嗎?”生B補充:我還有另一種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下,28.2÷3=9.4(米)得出平均每天修9.4米;9.4×45=423(米),得出45天修423米,423米>420米,最后得出45天能完成修路。教師可以給予其眼神的肯定、并帶頭鼓掌,還應評價道“這位學生說的也很棒,能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了,請大家再次給予她掌聲鼓勵!”通過營造生動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積極發言,使其解決問題的方法變得多樣化,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展示自我。
2.2增強導課趣味性,促進學生快樂學習
其次,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促進學生的快樂學習,給他們更新鮮、多樣的學習體驗,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運算能力。要知道,定式教授+習題訓練會造成學生的疲乏感,不利于他們自主探究。而提升導課藝術性、實效性,有利于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課堂。
再如:在人教四年級的《混合運算》授課前,教師可通過微課播放引出導課,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小游戲。設置趣味性強、簡單易懂的游戲規則。接著教師可發放給學生們不同面值的兌換券,用其可以進行購物。學生可分別扮演收銀員與顧客,圖書3元/本、胡蘿卜2元/根、薯片5元/袋、果凍12元/袋(每袋4個,可零售)。“顧客”需遵循購買不少于2樣、每樣物品數量不少于3件原則,盡可能將領到的兌換券全部兌完。以生活問題作為導課內容、促進學生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應用數學知識,課堂氛圍不僅變得更活躍,學生們也都紛紛沉迷于自己的角色中,在結賬時主動計算著。這樣不僅扭轉了以教定學,便于分層施教,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使教師的接下來授課更具方向性、針對性。同時,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讓他們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權,更好的掌握運算法則。另外,改變了數學在學生心中枯燥無趣的既定印象,增加了數學學科的魅力,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課堂關注力。
2.3促進多元化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最后,為提高課堂施教效果,在數學授課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如何做,還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即應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創新意識與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2]。進而,使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本質,具有縝密、靈活、嚴謹、敏捷的思維能力。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變得更活躍。
譬如:在人教五年級《簡易方程》教學中,教師可出具這樣的問題“一桶汽油共重10kg,用去一半后,連桶共重6kg,原來桶內裝汽油多少千克?桶重多少斤?”對于這樣的應用題,有的學生會應用曾學會的《混合運算》知識:先求出半桶汽油的重量,然后用整桶汽油減去兩個半桶的汽油;還有學生則可能會應用方程知識,通過用字母表示數,列出等式再進行求解。在應用過程中,要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并應使大家踴躍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想法,促進學生表達見解、進行思維碰撞,讓其具有多種思路、選擇最優方式,進而意識到應用方程、列等式解答實際問題的的便利性。
3、結語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探思、促進他們快樂學習、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絕非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具有教學反思意識,能夠認識到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便推陳出新,并施以針對性化解對策。從而,構建小學數學生動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揮學科育人優勢[3]。
參考文獻
[1]陳曉霞.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2]劉利芬.論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2017(2).
[3]王啟明.論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