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
摘要: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城市景觀設施已成為現代城市公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互動景觀裝置作為一種交叉性和包容性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國內無論在實踐中還是認知方面都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本文將探討如何將“互動”融入城市公園景觀的裝置藝術中,闡述現代城市公園景觀互動裝置藝術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裝置藝術;公共空間;互動性
隨著城市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生活環境逐步改善。公園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在保護自然環境基礎上,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將互動性景觀裝置引入城市公園中,來滿足現代都市人對精神層面的復雜需求,以此促進城市的綜合發展。
1 景觀裝置藝術的特點
從古老的拉斯科洞穴壁畫,到人人皆知的“蒙娜麗莎”,人類自有藝術創作沖動以來,所能熟悉的和親近的造型藝術方式便是繪畫與雕塑,這種狀況持續了幾千年。然而在 20 世紀,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開始萌芽、成長,并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在世界的藝術舞臺上占得了一席之地,這便是裝置藝術。
‘場地+材料+觀念是當前藝術家們對裝置藝術普遍認同的定義,即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將天然的或人造的物質或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的選擇、改造、組合后,使其傳達出特定的思想觀念或文化內涵的藝術形態。裝置藝術強調空間的三維性特征、材料的現成品特征及不同于傳統雕塑的裝配手法,并以觀念和思想為內核,對傳統藝術的語言形式產生了極大的挑戰。
裝置(Installation)一詞,從動詞屬性上看,有裝配、置放的意思,從名詞屬性上看,可以是機械、設備或工具等的一種叫法,其本是一種工業用語,但隨著藝術家們一次又一次的大膽創新與探索,這個完全的工業用語最終跟藝術關聯在了一起,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裝置藝術。
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景觀裝置藝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主要是通過某種特定的主題元素,將裝置藝術與景觀作品完美結合。它是景觀設計與人文思想交流的載體,對整個景觀環境的質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簡而言之,它是一種綜合展示場地、材料和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
2 景觀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園景觀中應用現狀
我國早期的拱門、拴馬樁、石獅等公共設施不僅體現出古人的生活和鑒賞需求,而且為公共藝術的發展在地域上提供了可能性。新中國成立后,公共藝術發展開始具有了一定的民主特色,國家開始出現大量以英雄事跡為主題的公共雕塑。在80 年代,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國內公共藝術伴隨城市建設的發展開始走向多樣化,公園和公共藝術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互動景觀裝置也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然而,在過去二十多年中,雖然我國的公共藝術從初期的創作單一走向多元化的創作方式,但其公共藝術并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特色,作品缺乏創新性,無法與周圍環境相融合,對西方的模仿和拿來主義居多,對于其領域的學術研究文章也均將城市公共空間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而有意忽略了城市不同公共空間的地域差異性。
3 景觀裝置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表現
3.1注重互動主體的參與體驗
互動設計注重“人在其中”的作用,其中包括視覺感知和身心體驗兩個方面。城市公園的景觀裝置設計應該在設計時將可參與性考慮在內,增加人們的可參與活動,以此使公眾在互動體驗的過程中,不僅在視覺上進行享受,而且從知覺、聽覺等感官上參與體驗式的創造,從而達到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滿足。
3.2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人們創造一個能夠符合人類現代生活規律、滿足他們基本心理需要的、美好的活動場所。這就意味著,景觀裝置在體現互動性時必須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人的行為習慣,對人的基本的生理因素以及心理感受進行綜合考量,以此突出裝置設施的多樣性、個性化、人性化設計。
3.3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
互動景觀裝置作為公共性質的景觀空間,最終也是為景觀設計服務的。所以在公園互動景觀裝置設計中,必須密切結合作品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和文化資源,通過思想和觀念的巧妙介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此啟發市民重新思考和認識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視的自然環境,從而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融、自由而豁達的良好效果。
3.4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創新設計
隨著科技發展多元化的時代,城市公園的互動性景觀裝置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再局限于固有的材料、色彩、形態,設計師根據視覺效果和心理暗示等方法,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美學構成形式及新型通信技術、光、電、水的使用技術等新型展現手段來表達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以此突出其作品的主體特色和內在深度,增強景觀裝置作品表現的凝聚性。
4 城市景觀中應用互動性裝置藝術路徑分析
4.1主動造型意識
主動造型意識,是指基于對客觀物體描述,通過自我意識的加工與處理,去表現和傳達創作者所想通過藝術創作表達的藝術。我們這里談及的主觀造型意識的處理與加工有很多方面,例如造型的變形、解構、抽象等等,不同于臨摹作品或者雕塑時,對于固有的作品一種翻版,而是在有了一定的藝術技能以后,嘗試一些有目的性的、有著主觀造型意識的創作。體現在公共藝術中,即為順應環境、地理位置、人群需求等,綜合考慮之后,去創作的綜合材料的公共藝術。公共空間是城市的主要構成元素,城市的居民以及外來打工人員與公共空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們大多時間處于公共空間中,而打造更適合人群需求、環境需求、文化需求的公共藝術裝置成為了藝術工作者的工作需要。
4.2公共藝術空間裝置
古希臘羅馬時期以古希臘帕提農神廟為公共藝術代表,是當前發現的最早留有公共藝術遺跡的時期,之后也發現了很多以宗教活動的公共空間,比如埃比道拉斯劇場、太陽神廟、角斗場等公共建筑。宗教色彩濃厚的建筑,是最初為人們認定的公共空間。起初,公共建筑的作用是為了讓民眾參與到宗教和日?;顒又衼恚瑸檫@個活動建造了一個場所。
公共空間中的裝置藝術,是 20 世紀新興的一種藝術表現方式,公共藝術以不同的表現方式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公共藝術空間裝置是一類的表現方式,指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環境中,藝術家通過主觀意識運用不同分類的材料,通過解構、變形、組合、穿插等表現手法,去創造一個符合個體或者群體需求,能進行文化傳播、藝術交流并符合環境和藝術家想傳達的主題的綜合材料裝置。裝置藝術的表現形式以及內容指涉愈發豐富與廣泛,可以是一個雕塑、一個場景,甚至是一個街道,裝置藝術與公共藝術的邊線也逐漸被打破,把藝術的形式從固定變成了不固定,所以藝術家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自己的精神,帶給了我們精神的享受,使我們感受到城市變遷的獨特光彩。
互動裝置藝術有其獨特的觀眾參與性與自主性,相比其他藝術類型來說更具靈活性、生動性,這種新的藝術形式,能夠讓大眾普遍參與到其中,進行多角度的體驗,與之進行互動,以多種參與的方式,比如觸摸、聆聽等,從各個方面參與其中,拉近人與藝術的距離,從而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友b置藝術是公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漸形成的,互動從表面上來看,是相互作用影響的意思,需要多方面的要求才可以形成這種相互作用關系?;邮侨伺c物之間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讓大眾了解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這個過程還能夠帶給人感官和心理上的沖擊,通過感官進入人心中,讓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
5 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價值
1919 年 4 月,現代設計教育大師葛羅畢斯在《包豪斯宣言》中說到:“建筑家、雕塑家和畫家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21 世紀議程》把公眾廣泛地參與政策制定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實踐中,公民參與的應用領域已經遠遠突破了政府公共決策的范疇,適用于各種與公民生活和感興趣的社會公共事務。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公眾需求的不斷提高,城市公園景觀已經逐步成為了銷售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場所,城市公園景觀中的的氛圍營造,是提升城市公園景觀競爭力的重大因素。
城市公園景觀的升級。從實質上可以說是為了提升空間內大眾的消費體驗而升級的商業空間,城市公園景觀逐漸注重空間中人的體驗以及空間中的場所精神營造。人們的“需求”是人們參與所有活動的起點,也是消費者購買的動力。對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盡心分析是研究商業環境的一個重要根據和出發點。這一研究從消費者的喜好出發,為城市公園景觀中的設計提供了科學性參考。
互動裝置藝術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藝術品的欣賞形式,受眾可以通過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展開與互動裝置藝術創作者或藝術家創作內涵的精神層面的交流。優秀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可以通過多媒介手段的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給予受眾強烈的感官刺激,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同時,也深刻的影響著所處區域的藝術文化發展面貌。
國際上的藝術家們針對目前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狀況做出了熱烈的談論。藝術家們紛紛呼吁,藝術的應用應該遵循生態文明的設計理念,拋棄陳舊的以人類中心的藝術創作觀念向生態文明的理念轉變;藝術家的創作不僅僅是為精英階級服務的,藝術家們應該將視線投入到對大眾藝術的關注上?;友b置藝術不僅僅是公共空間中的裝飾品,而逐漸與公眾生活結合,關注起與大眾的交流互動。
5.1生態化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兩個推力,然而城市發展中也不能忽視環境的重要性。這三者組成了城市的生態系統??梢园殉鞘斜茸饕粋€人,它能夠自驅運作,也會周轉失靈。這也為我們提出了警示:在城市化進程中對城市的改造,要從城市整體出發,不能打破它的生態平衡。對城市的整體化改造是建立在城市空間中消費或者未被消費過的物質文化之上的。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市的一個商業廣場上,有一件金屬材質的燈光互動裝置藝術作品。這件作品由四件雪山造型的裝置構成。當人們從這件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下步行通過時,可以聽到冰山中的流水音效,當人們行走其中,該作品會產生不同效果的燈光并且伴隨著不同的流水音效感受冰山中雪水融化的過程。該互動裝置藝術作品通過多媒介手段的介入為人們構造了一個超仿真的冰山效果。作品希望向公眾傳達出目前人類面臨的氣候問題。根據人們的互動體驗使人們真切的感受到目前全球氣候面臨的嚴峻考驗。
在新西蘭悉尼歌劇院廣場上有一件有趣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作品的造型是兩只小鳥,它們是新西蘭國鳥幾維鳥(Kiwi)。Kiwi 是新加坡的“國鳥”,但是由于這種物種的自身缺陷(Kiwi 缺乏對自己的保護能力)以及來自外界害蟲與人類的獵殺行為,造成了這一物種幾乎瀕臨滅絕。這件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以 Rowi(Kiwi 鳥的一種)為造型,運用燈光媒介向大眾展示了目前該鳥類面臨的嚴重問題是,當受眾走向該作品時,作品便會發出鳥的叫聲以及光線上的變化,藝術家通過這件作品呼吁大家關注生態發展問題。
互動裝置藝術制作中對廢舊材料充分利用,也體現了生態化發展趨勢以及注重材料資源的可再生性,藝術家應該以生態化設計為互動裝置藝術創作的必要前提,積極投入到環保事業中。另一方面,藝術家可以通自己的藝術創作向受眾傳達生態型設計理念,并且加入到互動裝置藝術的生產制度、管理制度走向生態化的隊伍中。
5.2公眾化
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快速發展,互動裝置藝術所帶來的體驗已經在城市公園景觀中逐漸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并且朝著大眾化發展。因此,互動裝置藝術應該面向大眾,這包括其創作思考是面向大眾的,其表達內涵是能夠準確反映大眾的價值觀,其運用領域與應用形式也是面向大眾的。
2017 年八月,上海靜安嘉里中心迎來了新媒體互動藝術家 Jen Lewin 的經典互動裝置藝術作品《the pool》。這件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由多個互動圓盤組成,這些圓盤在商業空間內以圓形擺放開來。當人們踩在這些圓盤上,圓盤會根據不同人的重量以及動作發出不同程度的光,在夜里呈現出五彩斑斕的景象。該作品為公眾提供了精彩的感官體驗,順應了互動裝置藝術公眾化發展需求。
互動裝置逐漸以一種放松、休閑、娛樂的姿態出現,作品形式簡單、直觀、明了、能夠被大眾所欣賞并接受。這就為藝術家的創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藝術家的創作應該深入地結合大眾生活環境,以及試圖從大眾的角度發掘互動裝置藝術應用的不同表現,從而為推動互動裝置藝術的公眾化發展做出貢獻。
5.3體驗性
互動裝置藝術的體驗性使其在發展和應用階段最顯著的特征。體驗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公眾通過對互動裝置藝術作的欣賞,與藝術家的創作思想發生互動,從而產生的精神層次上的體驗感受。另一個是指,公眾通過對互動裝置藝術創作過程以及作品形式的結節參與,領略互動裝置藝術的藝術感染力。并且親身感受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
蒙特利爾的冬季慶典中,有一件“影像互動裝置”及其引人注目,該作品名為《loop》,是藝術家奧利維和吉納森合作完成的。這件作品中運用了影像媒介與機械媒介,整個作品呈現出了空心的圓柱形造型,人們可以坐在這個圓柱形的“車輪”中,可以看到頭頂上方有許多靜態圖像,通過激活機械引起“車輪”的旋轉運動。當車輪開始旋轉時所產生的動力便可以照亮這些載有童話故事的圖像并呈現出動畫效果,并且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這件裝置藝術作品的推出吸引了大批人群的互動參與為受眾帶來了新鮮的體驗感,極大的提升了廣場的藝術審美水平。
結語
公園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在保護自然環境基礎上,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將互動性景觀裝置引入城市公園中,來滿足現代都市人對精神層面的復雜需求,以此促進城市的綜合發展?;有跃坝^裝置設計是一種關注人心理需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在城市公園的互動性景觀裝置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設計活力,表達出城市公園的互動性景觀裝置的親和性、主動性和趣味性的設計理念,并成功、切實地將其運用在實際中,以此使人們在與裝置藝術作品進行積極良好的互動的同時,以輕松愉悅的方式深入感受理解其設計內涵。
參考文獻:
[1]?徐哲 . 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藝術價值 ——以上海后世博公園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8.
[2]?伍迪 . 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4.
[3]?朱夢 . 現代地景裝置藝術設計手法研究——以重慶渝中區中央地景公園概念設計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16.
[4]?馮超 . 公園互動景觀裝置設計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7.
[5]?李敏勇 . 城市濱水景觀空間的交互設計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1):13-14.
[6]?韓芳芳 . 郭選昌 . 城市濕地公園的互動性景觀裝置設計初探[J].大眾文藝,2015(22):146-167.
[7]?陶儒 . 公共藝術在公園景觀中的設計應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7.
[8]?郭晨陽 . 基于晉中地域文化的社區商業街景觀設計研究——以西安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為例 [J].山西建筑,2019(10):11-13
(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