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陽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逐漸應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促進教學工作取得不俗的發展成效。當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之間實現交往、互動、發展的一個過程。學習的目的是要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但更要掌握合作互動的學習能力,以便學生練就終生學習的能力。在此,本文主要探討了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重要意義,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對策
課堂互動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彼此推動、彼此促進,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實現信息傳遞、思想和情感表達的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注重加強教學引導,從而在教學工作中實現師生、生生互動,實現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
一、語文課堂互動的重要意義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可以看出,學生需要會表達,會交流,可以更好地去傾聽別人說話,能夠敏捷應對談話內容,同時養成自己說普通話的良好習慣。通過課堂互動,可以更好地改善師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互動可以讓師生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展現出不同的表達效果,諸如借助一些語氣、語調、手勢及表情等方式來輔助展現交際能力。通過這種互動討論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更利于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從而能夠針對談論事情清晰地進行表達陳述,提高自身的口語辯論能力和演講能力[1]。另外,課堂互動也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互動態過程,通過這樣的互動可以更好地讓互動雙方加深交流,實現思想、情感的碰撞,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改善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對策
雖然伴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推進,教師逐漸對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互動教學也成了諸多教師課堂教學的首選模式,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整體的效果并不理想。導致這種結果其實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教師對互動教學缺乏完整的認知和了解,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都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并沒有針對課程情況、學生情況等進行互動教學方案的制定。其次是學生“怕老師”的情緒一直存在,過度的畏懼將影響學習,這也是阻礙互動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能有效地改善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構建和諧學習氛圍,激發互動興趣
很多學生在學業上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是受到青春期的影響而產生一些叛逆情緒,導致其內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對于學習的熱情不夠高,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內向自卑,卻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許和認可;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時內心膽怯,卻可以保持獨立獨行的個性。因此,教師應該做好正面的引導工作,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快樂學習和交流,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進行課堂互動時,教師首先要調控自己的情感,將更多的笑容帶給學生,真誠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2]。其次是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思維方式及說話表達模式等,給予學生應有的主導權,鼓勵他們積極、自信地表達自己想法,挖掘自己的潛能。
(二)構建體驗情境,點燃互動激情
體驗情境主要是指教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可以通過表演、模擬、辯論、視頻、音樂等方式來讓學生體驗生活,讓他們可以身臨其境般投入學習中,點燃他們的互動激情。諸如在教學《再塑生命的人》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這樣的情節:挑選10名學生,大家蒙上眼睛,塞住自己的耳朵,然后站成一排,后面的人將右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膀上,由教師引導慢慢走窄路[3]。情境互動后,可以讓學生更多地說出自己的體驗,然后將學生所體會到的課文中海倫凱勒的思想情感,引入文章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喚醒學生的思維情感,讓他們能夠被情境中的內容感染,從而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點燃內心的激情。
(三)設計精心問題,開啟互動思維
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課堂提問是常用的師生互動方式,而良好的問題設計則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交流,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激發學生開拓思維,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精心設計一些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問題要少而精,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彼此溝通交流。諸如在講解《最后的常春藤葉》一課時,教師只需提問“最后的常春藤葉是什么葉子”,或者是“為什么它沒有被風吹落下呢”,通過這樣精簡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為了探尋問題答案而自主地去了解文章,探索問題的同時對文章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其次是問題的難度要適宜,因為班級上的學生自身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課堂互動問題設置時,教師要考慮周全,不能將問題設置得過于困難。諸如在講解《祝福》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呢?是窮死的嗎?到底是誰害死了她呢?”問題的設置難度要由易到難,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去提升,這樣的問題設置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課堂互動積極性[4]。如果問題設置過難,將導致學生無法準確完成,從而對自信心產生較大打擊;如果問題設置過于簡單,那么很多學生將逐漸失去探索的熱情和積極性,認為都是非常簡單的問題,無須費力即可完成。最后就是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根據教學目標的內容,設置不同問題,從而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互動思維。
(四)加強引導延伸,發現互動樂趣
新課改提出,語文的教學工作要充分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不斷地開發課程資源,加強各學科的溝通交流,不斷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教師并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要注重加強引導和延伸,點燃學生的思維火把,讓課堂互動變得更加有效,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引導—反饋—引導”的循環模式來推動課堂教學工作開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交流中,從而產生心靈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鋒。諸如在講解《像山那樣思考》一課時,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對獵殺狼所造成的生態危機沒有足夠的認知和了解,認為世界上狼這種動物不存在對人類有利的方面。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狼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國內曾經發生的生態惡化案例,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自然觀,在互動交流中尋找樂趣。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學工作中缺乏互動,將導致課堂如同一潭死水,缺乏活力。教師要加強對互動課堂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拓思維,讓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不但需要在理念上給予重視,還應不斷地探索和創新,讓課堂教學互動變得真實有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淑潔.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J].語文天地,2019(5):23-24.
[2]祝艷芳.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互動性[J].報刊薈萃:下,2018, 000(004):229.
[3]陳霞.電子白板讓語文課堂互動更“生動”[J].科普童話,2019, 000(018):86.
[4]黃鐘河,朱楠.聾校語文課堂教學師生言語行為互動研究——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J].中國特殊教育,2019,000(003):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