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耀鈺
摘要:2020年后脫貧攻堅戰(zhàn),指的是絕對貧困現(xiàn)象。但是,相對貧困在國內并未消除,扶貧工作也會邁向新的階段。根據新時代脫貧攻堅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本文結合習近平主席針對扶貧作出的重要論述,對今后精準脫貧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同時展望了2020年后扶貧工作的未來前景。
關鍵詞:新時代;脫貧攻堅;階段性成果;前景展望
一、新時代脫貧攻堅階段性成果
自2012年起,中央領導人便提出多項重大部署,決定將脫貧攻堅上升至“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整體與戰(zhàn)略布局中來,將其視為第一個百年極為緊迫的奮斗目標。尤其重要的一點,本次脫貧攻堅下定了確切的任務。截止到2020年,需保證農村貧困人口基本完成脫貧(2012年,共計9899萬),從源頭上消滅絕對貧困;要摘下各個貧困縣的帽子(2800余個縣,其中貧困縣數(shù)量共832個),努力緩解區(qū)域性貧困。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我國扶貧工作也看到顯著的成效。有數(shù)據顯示,2012年到2018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里,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從9899萬人縮減到了1660萬人,減少人數(shù)共達8239萬人。到2019年2月為止,根據現(xiàn)行設定的貧困依據,國內的貧困人口減少到1660萬,貧困率也從原來的10.2%降低到了1.7%(2020年初,國內貧困人口將減少至600萬左右),將聯(lián)合國發(fā)展議程予以大大提前。從貧困攻堅上講,2020年是極為關鍵的一年,也是最后一年。我們正在應對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阻礙脫貧攻堅戰(zhàn)的步伐。不過,可以幫助大規(guī)模人口擺脫真正意義上的絕對貧困,這對消除世界范圍內的貧困均有極大的意義。脫貧攻堅已有較為鮮明的成效與階段性成果。縱觀全球,中國在減貧工作中已有突出的成效,為世界減貧行動貢獻了力量。
二、新時代脫貧攻堅策略
1.“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模式的關鍵在“精準”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涵蓋了下列幾項具體的要求。(1)精準的扶貧對象:要將貧困縣、貧困區(qū)以及貧困人群作為工作重點,堅決到人到戶,讓所有的住戶均可以建檔立卡。在扶貧推進中,要將832個連片的特困縣以及扶貧重點縣作為對象,全面覆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包括5630萬已完成建檔立卡的扶貧人口。(2)確切的扶貧目標:提出了10大詳細的指標。按照該標準,截止到2020年,貧困人口應完全實現(xiàn)脫貧,幫助貧困縣逐個摘掉頭上的脫貧帽。(3)明晰的扶貧路徑:扶貧斗爭中,地方政府也要堅決精準施策,采取多元化的救助模式,涵蓋特色產業(yè)、勞務輸出、易地搬遷、教育支持以及生態(tài)保護脫貧,同時包括資產收益、農村低保兜底扶貧等多條不同的路徑。(4)特定的重點項目:對于區(qū)域性貧困來說,要推行15個詳細的大工程,以“老、少、邊、窮”為核心,利用農村公路、小型水利、通信覆蓋以及以工代賑等具體的惠民工程,幫助貧困村民真真正正地改善當?shù)氐纳顥l件。(5)強有力的扶貧措施:扶貧必須精準化、要對扶貧資源進行科學調配,鼓動貧困人口踴躍地參與其中、對資金項目進行綜合地管理、加強考核激勵,確保各項機制的銜接性,讓貧困人口真正地做到精準識別、扶持、脫貧還有退出,建立“政府+市場+社會”齊驅并進的開發(fā)格局。在此基礎上,要貫徹考核問責以及第三方評估制度,對資金項目做好動態(tài)監(jiān)管。(6)扶貧的前提在于扶志:激發(fā)貧困地各級干部的能動性,帶領貧困人口加入到市場競爭中來,將扶貧模式從原來的以“輸血”為主轉向為“造血”,帶領群眾以自身努力來擺脫貧困。
2.“干部下鄉(xiāng)”是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基層治理的常見方式
將貧困治理逐步劃入到整個基層治理體系中來,形成統(tǒng)一領導、組織協(xié)同、群眾參與的治理體系,活化基層治理體系相關的功能,逐步地貫徹和完成貧困治理任務。農村有不少貧困地區(qū),其基層組織體系相對來說也比較渙散、乏力。故而,這些地方也是“觀念”欠缺、組織能力不高的地方。為此,中央組織部要借助“黨管干部”的相關制度,堅決推進“以黨建促脫貧”,派出干部前往各地貧困村以及村莊,任職“第一書記”,活化和帶動當?shù)氐狞h組織力量,切實開展各地區(qū)的扶貧工作。2015年-2020年2月,中央委派的駐村工作隊達到了25.5萬個、黨政和企事業(yè)單位委派的干部共計290多萬名。這些人,紛紛前往貧困村任職書記或是駐村干部(1-3年),在崗人數(shù)多達91.8萬。部分地方已下達干部“逢提必下”的硬性要求,幫扶必須做到一對一,承擔具體的責任。
3.對口支援
在中國體制中,“對口支援”是促進區(qū)域發(fā)展、解決危機事件、推行專項工程所實施的合作。這種合作允許跨地區(qū)、跨政府,達到協(xié)同治理?!皩谥г?,體現(xiàn)了中國最大的政治、制度優(yōu)勢,同時也是扶貧開發(fā)的核心手段。本次脫貧攻堅戰(zhàn)中,該舉措再次生效?!皩谥г焙w了下列分類:一是地區(qū)協(xié)作——也就是由東部地區(qū)負責對西部地區(qū)進行對口幫扶;二是定點扶貧——也就是黨政機關或是企事業(yè)單位等,負責對貧困縣、村進行幫扶。結合2015年所推出的名單,中央劃入的幫扶重點縣已有592個,其中軍隊以及武警部隊陸續(xù)在各地設定2.6萬甚至更多的扶貧聯(lián)系點。
三、2020年后中國扶貧前景展望
2018年,習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明確,截止到2020年,在人類歷史上,我國將首次將絕對貧困予以消除。這對人類史冊,是一次不小的刷新。然而,絕對貧困的這種消除,不代表中國就此完全地和貧困結束了斗爭。貧困人口原本就比較脆弱,很多人沒有足夠的兜底保障,貧困線也隨時都可能發(fā)生變動。2020年,根據現(xiàn)有扶貧標準所消除的貧困人口,顯然說明不了農村貧困的真正終結。那些絕對貧困的徹底不見,必定會將農村貧困推向一個階段性的次生貧困中來,使其轉為相對貧困。農村扶貧,
也會邁向新的征程,也就是相對貧困得到規(guī)范地治理。實際上,這對于振興鄉(xiāng)村、促進城鄉(xiāng)一體化以及現(xiàn)代化建設均有極大的意義。
2020年,中國還會再度將扶貧工作進行下去。一是取決于共產黨自身的性質。黨的初衷與落腳點,原本在于為人民謀幸福,是為了振興民族。扶貧開發(fā),真正地反映出了共產黨心中的這種崇高使命,反映了共產黨始終將人民當作根本點,反映了共產黨偉大的任務,同時也遵從了社會主義的各項標準。二是國際發(fā)展實踐告訴我們,不論是哪個社會,就算西方的某些發(fā)達國家,也會出現(xiàn)相對貧困人口,只是比例不同。中科院劉彥隨教授課題組,對此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測算,結果顯示:2020年后,有716個縣還是要接受上層的減貧政策,它們基本上為青藏高原高寒區(qū)、西南喀斯特地區(qū)等。該類區(qū)域,沒有足夠的自我發(fā)展能力。三是縱觀世界各國的減貧歷史,扶貧還見陷入到“扶貧—脫貧—返貧”這種無限的循環(huán)中。為掙脫該種循環(huán),我們應當從思想上對扶貧工作給予關注,防止貧富出現(xiàn)太大的差距、節(jié)約工作成本。四是中國原本就是世界上最具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國家,不論設定何種標準,這種相對貧困背后的人口基數(shù)均是很大的。短時間里,沒有辦法學習西方國家,以福利救濟的方式進行兜底。因此,要將開發(fā)式、保障性兩種不同的扶貧方式進行結合,在減貧的基礎上,幫助貧困人口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
要細化2020年后更為詳盡、科學的扶貧戰(zhàn)略。未來的三年,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征程中,我們還要探討2020年后扶貧戰(zhàn)略。該項操作,有助于穩(wěn)定脫貧機制,同時也可以促進攻堅戰(zhàn)結束、扶貧工作二者的無縫銜接,引領共產黨更平穩(wěn)地邁向和達成第二個百年目標。另外,提前達成聯(lián)合國2030年設定的發(fā)展議程減貧目標,推動全球減貧事業(yè)邁入新的征程,為世界人民貢獻更大的力量。
結束語
脫貧攻堅戰(zhàn),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在竭盡所能地為世界文明貢獻力量,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各扶貧主體應當清醒地認清脫貧工作本身的難度,懂得任務的難度。減貧工作還在繼續(xù),相關政策也在繼續(xù)。我們唯有總結成功的經驗,持續(xù)轉變脫貧攻堅模式與各項細則,方可促進高質量脫貧,踐行“讓所有貧困人口、地區(qū)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參考文獻:
[1]雷明.論習近平扶貧攻堅戰(zhàn)略思想[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17,(1):35-44.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18.
[3]李培林,魏后凱,吳國寶.中國扶貧開發(fā)報告(2017)[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4]蔣國河.社會工作與農村反貧困[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
[5]李小云,許漢譯.2020年后扶貧工作的若干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1):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