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妮
摘要:課堂教學是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雖然現代化社會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定義為兩種教育類型,但是兩種教育形式占據同等重要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高職院校承擔著輸出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其“雙創”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職業院校方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三全育人實際需要的重要舉措。因此,高職院校方面必須趨利避害,創新“雙創”教育途徑,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創新路徑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創新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一方面,基于課程思政的“雙創”教育是經濟結構改革和區域經濟發展升級的必然需求,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成才具有長遠影響。但客觀來說,現階段高職院校方面的“雙創”教育還存在創業氛圍不濃厚、教師團隊薄弱以及課程內容不合理等現實問題亟待解決。所以,廣大高職院校創業指導教師必須始終立足于課程思政指導,全方位、全過程創新“雙創”教育。
一、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短板
(一)創業氛圍不濃厚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將在畢業后踏入對接的工作崗位,創新創業理念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且,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認為組建創業團隊、積累創業資金比起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更加困難,所以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業意識相對比較薄弱,整體來說,高職院校創業氛圍不濃厚。
(二)教師團隊薄弱
雖然近幾年的高職院校對于職業教師的招聘門檻已經適當提高,但是卻很少有院校專門設置“雙創”教育指導教師崗位,大多都是由其他課程教師兼職擔任。專業性的欠缺,導致“雙創”教育任課教師無法滿足學生創業的實際指導需求,也使得“雙創”教育無法成為一門受到學生歡迎的熱門課程。除此以外,高職院校方面很少有精力為學生邀請專門從事“雙創”教育或成功創業的企業家進行授課與講座,這也導致部分有意愿創新創業的學生找不到創業門路,無法將創意轉化為行動。
(三)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指導教師都會根據本校“雙創”教育實際情況編寫教材,但是教材重點以理論為主, 案例相對陳舊,無法滿足現代化創業需求,無法和學生的創業意向相匹配。而且,授課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傳統,學生僅僅能聆聽教師的理論思想,卻不能和教師產生實質性的互動交流,導致其對理論的理解相對比較晦澀。
二、基于課程思政的“雙創”教育創新路徑
(一)遵循思政課程標準
在針對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指導的過程中,相應教師必須始終堅持該項指導工作價值性、知識性的高度統一,確保學生在了解創新創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社會先進價值觀的熏陶,形成批判性思維以及辯證的是非觀。與此同時,在思想政治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用實踐來驗證理論,在實踐和理論的統一中優化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設置以及各項教學管理工作。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重點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通過灌輸的形式為學生介紹大量典型的創新創業案例,也要通過適度啟發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充分保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令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完善水到渠成。最后,“雙創”教育是當今高職教育的重要主題,所以教師還應注重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滲透融合,既要堅持思想政治課程對于創新創業的理論指導作用,同時也要在“雙創”教育指導中挖掘思政教育資源,令二者形成相輔相成的共贏關系。
(二)強化校企產教融合
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創新創業初期階段找不到門路、理不清思緒,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創新創業道路中道崩殂。面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方面必須幫助學生創造機遇,聚焦智慧企業以及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加強校企產教融合,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打造濃厚的氛圍、創設仿真的情景,鼓勵學生對接近真實的上班環境及工作狀態進行體驗。除此以外,院校方面還可以聘請企業里的項目負責人為學生的“雙創”教育提供技術指導,邀請在創新創業領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員分享經驗,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雙創”指導資源。
(三)打造專業“雙創”教師團隊
在思政課程視域下,高職院校若想全面提升“雙創”教育的效率和水平,為社會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青年學子,就必須在教師團隊的打造方面下功夫,嚴格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要求與主張,提高創新創業課程教師的考核標準,為創新創業教育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也就要求廣大高職院校的“雙創”教師必須要高舉鮮明的政治旗幟,具有真切的家國情懷、因時而新的思維觀念,開闊的國際化視野以及積極向上的道德修養品質。除此以外,院校方面還應推動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綜合,憑借專業化的教師團隊,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開辟一方天地。
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為新時期高職院校組織開展的“雙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因此,高職院校方面應盡一切努力保障“雙創”教育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共同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驅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江麗.“雙創”教育的困局與變革——基于“課程思政”視角[J].中國商論,2020(12):188-189+192.
[2]王江麗.基于“課程思政”視角的體驗式“雙創”教育模式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07):245-246.
[3]司聰.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半p創”教育的創新路徑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