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慧
摘要:信息技術正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滲透應用,不僅是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還在不斷的轉變人們的思維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信息技術知識與日常生活現象相結合,開展具有生活化特點的課堂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全面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技術水平。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019-01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ermeating and applying in all aspects of people's work and life. It not only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but also continuously changes people's thinking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mbin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daily life phenomeno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prompt students to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chnical level.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Life-oriented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引言: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下,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要求,要求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再加上信息技術學科作為具有較強工具性的學科,其課堂教學活動要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術能力,忽視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應用,導致掌握了教師講解的知識內容,卻無法靈活利用這部分知識內容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甚至學生掌握的這部分也會隨著時間而淡化。因此,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將這些枯燥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相結合,增加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
1?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概述
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教育應將生活作為邏輯起點和最終歸宿,以生活作為教學中心和教學基礎。”再加上學校教育具有理論性和空洞性,無法幫助學生做到知識的靈活利用,所以,只有將理論教學與生活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主要是圍繞“生活即教育”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講解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關注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并積極挖掘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教學資源,通過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靈活利用信息技術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有關信息技術問題。
2?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1營造具有生活化特性的教學情境。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在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引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日常生活場景,在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基礎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中,做到靈活利用信息技術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性質的課堂教學情境,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文件移動”知識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視頻“在上課之前,課代表都會收取班級學生的作業本,有的同學只用了幾秒鐘就拿出了作業,有的同學翻了很久才拿出作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己都是怎么找到作業本的?”再將自己掌握的生活經驗教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明白如何能夠快速的找到書本,“有順序的擺放作業和書本”。通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來引入本節課所講解的知識內容,并通過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學會如何新建文件夾以及如何整理文件夾,能夠井井有條的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物品。
2.2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內容。在小學教學階段中開展信息技術知識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計算機技術能力,還能夠強化小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相關數據信息的應用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利用這種技術能力來有效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內容,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3在教學結束后布置生活化的任務。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為了有效的檢測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情況和應用請你趕快,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合適的學習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而且,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信息技術教師需要結合現實生活,為學生設計具有價值意義的課堂練習,將學習任務與日常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加深學生對這些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了解信息技術能力的價值作用。
例如,信息技術教師在講解“網絡查詢”相關知識操作時,可以為學生布置“制作旅游計劃表”的學習任務,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小組內部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學習,選定好旅游目的地,并利用計算機網絡查詢有關這個旅游景點的最佳路線、門票價格、景點特色等等,再由學習小組制定出完整的旅游計劃。這個學習任務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
2.4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實踐。信息技術是具有較強實踐性的教學課程。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構架其知識與應用之間的良好橋梁,并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開展實踐教學來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覺性。例如,教師可以講解網絡下載使用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在網絡上下載自己喜歡聽的歌曲。
結語:綜上所述,正所謂知識源于現實生活,且作用于現實生活,信息技術學科知識也是如此。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構建起生活化的教學課堂,積極進行素質教育教學,強化學生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技術知識水平,并利用其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許歡.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168-168.
[2]梁東艷.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5(1):090-090.
[3]周琦.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17(14):62-63.
[4]王秀菁.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8(3):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