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政
摘要: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雖然小學數學的概念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今天,新課程教學理念即將到來,一方面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前景,給教師的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和挑戰。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小學教學模式不斷深入。小學數學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該模式的轉變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方法,通過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本文主要著重分析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及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
數學概念指的是在客觀現實中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二者的本質屬性在人們腦中所形成的反應,其表現為數學用語中的一些專用名詞、符號或術語等,比方說是“周長”、“體積”。其次是概念的構成方面,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是可以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內涵,另一個是外延。概念的內涵其實指的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出來的所有對象的一個共同本質屬性總和。比方說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內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質屬性中“三條線段”與“圍成”的總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對會比較廣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對象總和。以四邊形的概念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對象。
一、小數學概念的特點
小學時期數學概念的特點其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歸納:第一個就是其呈現形式上的特點。由于小學數學是一個引導學生入門的時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現方式上也會顯得更為多樣化,像是最初采用圖畫的方式,再到后來的描述方式,最后還有定義式等等。第二個特點就是直觀性較強。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抽象性與概括性,但我們在進行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時,就會發現小學數學概念通常都會定義得比較直觀,比較形象具體,基本都是以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為起點來進行設計的。
二、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措施
(一)制定科學化的教學目標
在考慮教學專業化的基礎上,小學數學課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能否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完善學習計劃的制定,將教學計劃的內容充實、方式多樣化、目標合理,這是我們制訂學習計劃的基本準則。同時,也要注意到每個學生各不相同,在智力因素和理解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我們要認同學生的這種差距,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分層次的教學設定,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要求,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提升他們的學習意愿,從而提升學習成果。
(二)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是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避免“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知識能夠為生活服務。一方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重視現有的生活經驗,整合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現實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強調實踐能力,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通過挖掘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內容,設計以生活為導向的數學習題,回歸以生活為基礎的課外實踐,將枯燥乏味的抽象數學概念與有趣生動的生活情境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鍛煉數學思維。
(三)在適當的時機引入概念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正確引入新的概念。這個引入方式實際上是重新審視舊知識,然后將其與新引入的概念相結合。第二,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疑問的方式引入概念。在設置問題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認知能力創造不同的教學情境。靈活的設計問題,喚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引入策略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概念的研究中。當應用這兩種引入方法時,我們必須注意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幫助學生將新概念融入原始知識結構,同時設置的情境與疑問要體現概念的本質意義。
(四)概念的鞏固與深化策略
當學生認識并理解這一概念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應用于現實生活和數學主題,以便學生能夠發揮數學概念的真正作用,真正的擁有概念。同時,教師應根據數學概念的特點進行有效教學。由于數學概念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而變化,因此應指導學生吸收不同的概念。不能僅僅將概念停留在同一個層面上,雖然概念之間相互聯系,但學生要懂得區分。
(五)注重正反例證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
我們知道,具有邏輯關系的數學概念,其外延有以下六種關系:(1)同一關系;(2)從屬關系;(3)交叉關系;(4)并列關系;(5)對立關系;(6)矛盾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從數學概念的區別中,引導學生去理解數學概念。例如,“直線”和“線段”是一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易混淆概念。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這是直線和線段的邏輯關系。直線的長度是無限的,而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這是直線和線段的本質區別。
(六)重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活用,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
數學學科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數學概念都是來源于生活,因此對于數學概念的應用應該回到生活中。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活用知識,讓學生測量學校操場上五星紅旗桿的橫截面積。此時,學生雖然掌握了圓的面積公式,但是面積公式中需要知道圓的半徑,但是旗桿橫截面的半徑并不知道,也不可能將旗桿鋸斷來測量,此時學生直接照搬公式是行不通的,學生都積極思考。學生通過思考,最后想到了一個辦法,先將旗桿的周長測出來,然后算出半徑,自然就可以得到橫截面的面積了,這個過程就充分引導了學生對知識的活用。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教學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制定出有效性的數學概念教學措施,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數學概念,并能夠自主的應用數學概念,實現全面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國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的有效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117-118.
[2]?許中麗.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綜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30(03):92-95.
(作者單位:貴州省習水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