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橋紅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也面臨著考驗。廣泛地開展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閱讀教學活動,能優化閱讀教學模式,提升課堂閱讀效果,健全閱讀評價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能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當下,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已經成為教育者爭相議論的熱點問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也廣泛開展。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閱讀教學效果,進而為學生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廣泛的閱讀面、良好的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順應“互聯網+”,優化閱讀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生能接觸比以往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閱讀過程的交互性也更強,信息查詢更為便捷,閱讀的呈現方式也更多樣。但是,在拓寬閱讀渠道的同時,很多學生出現缺乏閱讀積極性、對課堂閱讀教學態度消極的情況,課外閱讀出現了淺層化、圖表化、消遣化、網絡化的特點。很多教師面對“互聯網+”的新環境,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困境,在閱讀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教學模式陳舊、多媒體教學運用能力較弱、排斥網絡閱讀,直接導致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不斷融合的今天,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優化閱讀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該在以學生發展為主的觀念下,不排斥讓學生進行網絡閱讀,不禁止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進行閱讀。在了解當前社會環境的基礎上,以及學生對待課內外閱讀的態度、對待不同類型閱讀作品的喜好、對課堂閱讀教學的期待等閱讀心理后,教師有效結合教學方法和學生閱讀心理特點,如學生普遍喜好音像結合、人機交互,在課堂上便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去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教師也可以利用手機和電腦上容易操作的教育平臺,通過布置預習、閱讀、闖關游戲等多種形式的作業,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另外,也可以通過學習教育平臺,滿足更多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本節課上知識的掌握程度,去選擇相應難度的作品進行閱讀,幫助學生實現有針對性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鍛煉其閱讀能力。
二、利用“互聯網+”,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新媒體的發展讓教師的閱讀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互聯網技術能幫助教師獲取閱讀教學設計、教學參考資料、多媒體課件等,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便利,也使平面化的閱讀課變得立體化,變得更有吸引力。但是,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較為傳統,容易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不足;有些教師不善于運用互聯網資源,也不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加之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需求越來越高,這樣的矛盾使課堂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
利用互聯網教學資源,不是對文本細致而全面的分析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而是讓教學內容具備與不同文本相應的針對性,將閱讀教學的文本內容以文字、聲音、圖像等形式展現出來,用動態的、有聲的內容代替靜態的、無聲的內容,讓閱讀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吸引力。例如,在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讓學生通過微課了解閱讀材料的社會背景,再結合文本進行閱讀;在閱讀說明類文本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全面、動態、立體的介紹,讓學生更加了解閱讀內容,教師還可以設計人機交互的閱讀闖關游戲等。總之,將互聯網技術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感官受到多重刺激,能夠營造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閱讀教學課堂。
三、基于“互聯網+”,健全閱讀評價模式
教師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課外閱讀進行全面、及時的評價。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也能通過各類作業輔助軟件、教學軟件、閱讀軟件等教育平臺去布置閱讀任務,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實現閱讀能力評價手段的多元化,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目前,很多教育平臺都能夠在學生完成閱讀訓練之后呈現出全面的閱讀學習數據,教師可以利用教育平臺的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閱讀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作業任務的完成情況。課前,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后,布置個性化、有針對性、符合學生閱讀興趣的閱讀任務。根據學生日常使用教育平臺完成任務所積累的數據,教師既能進行系統的分析,全面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時跟進班級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讓學生得到具有針對性的反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隨著“互聯網+”趨勢的進一步增強,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也越來越強。“互聯網+”不僅改變教師閱讀教學的方式和評價手段,也將改變教師閱讀教學的思考方式。因此,教師要順應“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巧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佑清.有效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張文娟.新課程背景下實施多媒體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5]王丹.基于信息技術的語文有效教學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