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
摘要: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應用廣泛。因此,高中數學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高考的需要。要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通過應用意識的培養,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意識;教學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學知識在科技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就要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努力的提高學生對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不難發現,現在的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亟待加強,數學應用意識淡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學習只是為了高考的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滲透。
一、理解數學實用性,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來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卻又處處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因此,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思維的潛能,決心學好這門學科。
例如:在教學“概率與統計”這一內容時,就讓學生了解它在經濟學、數學、工程學等領域的廣泛運用;學習了“三角函數”等相關知識時,就讓學生了解三角函數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特別是電學、電力學、幾何學等領域的廣泛運用;學習了立體幾何知識以后,就讓了解到幾何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尤其是在工程力學、建筑學等領域的廣泛運用。不僅如此,它可以使人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二、聯系實際開展教學,感受數學知識實用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對學生沒有“意識”的滲透,那么大腦的應用意識就無法形成。[1]因此,教學教學應該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聯系生活中實際開展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應用意識。例如:在學習“解直角三角形”時,就聯系實際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實用性。現要建一座揚水站,在斜坡上架設水管。已知斜坡與水平面構成的 三、重視學科之間融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 新課改倡導教學要實現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使學科知識實現相互之間的運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意識的把數學應用意識適時的滲透到個學科中去。在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時不妨運用學過的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中的例子開展教學。這樣,既可以輕松的解決數學問題,還使各科知識實現了相互之間的融合,從而實現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開設數學實驗課,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開展數學實驗教學學生獲得的就不是理論性的知識,而是數學知識的運用。數學實驗中讓問題的應用在具體的情境中更加的體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因此,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各種數學實驗,設計相關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大量的觀察、分析與操作中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這樣的過程也促使了學生進行各種猜想、概括、歸納、綜合等活動。學生親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建構的過程,在充分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滲透了數學應用意識。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應用意識一旦形成,學生就會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這樣,就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才會更加的努力學習數學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牛新滿.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2). [2]?周仁來.心理學經典實驗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四川省遂寧市第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