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賤 李超
關鍵詞:大數據? 區塊鏈? 孵化轉化平臺
作為科技成果走向產業市場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轉化一直廣受關注。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儲備量巨大,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連續9年排名世界第2位,2019年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從官方公布的科技成果轉化數據看,每年的科技成果轉化比例大概是10%至15%。隨著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的飛速發展,相關應用已經融入各行各業,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具有典型的數據量大、成果價值高、信任度要求高等特點,通過應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可破解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的制約因素,極大地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孵化轉化。
通過對技術持有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其他創客)、技術轉化方(企業)及技術轉移機構(知識產權機構、平臺、技術轉移中心等)等成果轉化相關方進行調研發現,目前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能力不對稱
技術持有者和技術轉化方之間交流過少,雙方專業知識差距較大。一方面技術持有者不清楚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術轉化方不知道市場上已經出現的技術,從而使技術持有者在一開始確定選題的時候就偏離了市場需求,且在研究過程中仍無法察覺終端市場的需求變化,導致花費了大量資源得到的成果卻落后于市場變化、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造成極大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技術轉化方獲取科技成果的對象、途徑有限,并且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技術沉淀不足,尤其是中小企業更難以承接、吸納和判斷技術持有者所提供成果的技術先進性與未來的市場價值,使雙方在成果轉化合作洽談過程中很難找到一個合作點。
(二)機構、平臺服務弱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一些解決類似問題的中介機構,但總的來說數量較少,服務質量也不盡如人意,盡管一些技術轉移機構創建了綜合性的、專業化的、市場化的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及其各自的科技企業和成果數據庫,但是單個平臺及其數據庫中收集的數據畢竟有限,難以提供全面、準確的服務,而現有平臺基本只提供簡單的數據庫查詢功能,用戶必須查閱大量的數據,人工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無法及時有效的獲取相應的信息并對信息作出甄別。
(三)量化、確權難度大
創新成果從創意到商品,跨越的時間周期相對較長、涉及的團隊較多、參與的成員不固定,成員所承擔的科技創新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同時在進行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究,并且各個成員在不同的科技創新項目里面承擔的任務、作出的貢獻、付出的智力勞動不盡相同,從而導致每個成員的貢獻度量化確權難度較大,成果在研發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實驗數據、操作步驟、過程資料以及成果物的歸集、整理和存儲,對于核實成果的真實性不能提供有力的支撐。
(一)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概念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它具有體量大、多樣性、價值密度低、速度快等特征。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無需信任、防篡改性強的技術,被稱為分布式記賬本技術。區塊鏈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
(二)大數據、區塊鏈技術融合應用理論
打破創新成果相關方(技術持有者、技術轉化方、技術轉移機構等)之間的數據孤島,解決創新成果的確權和交易信任機制問題,形成一個開放的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共享生態系統,是提升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率的關鍵。
(1)通過將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存儲的統一數據結構和接口,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來實現技術持有者、技術轉化方、技術轉移機構等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相關方數據的互聯和共享,一定程度上打破數據孤島。同時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的、全歷史記錄的分布式數據庫存儲技術,使得通過孵化轉化平臺進行采集、匯總、整理、交易、流通以及計算分析的每一步記錄都被留存,所有數據信息的質量獲得前所未有的強信任背書,從而形成創新成果全鏈條信息的完整、可追溯、不可篡改并多方可信任的數據鏈條。
(2)創新成果關鍵核心數據隱私保護一直是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實施大數據精準挖掘和應用的一個掣肘,大數據技術所依托的“數據互通、數據共享”實際上與保護創新成果關鍵核心數據隱私之間,存在強烈沖突。而區塊鏈技術恰好可以通過多簽名私鑰、加密技術、安全多方計算技術,使孵化轉化平臺上被授權的機構或者人員對關鍵核心數據進行訪問,數據統一存儲在依靠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系統平臺上,在原始數據受到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既可以對關鍵核心數據的私密性進行保護,又可以安全地為社會共享使用。
(3)通過數據挖掘工具對孵化轉化平臺所承載的數據進行有價值信息的挖掘,并將大數據作為平臺技術持有方、技術轉化方及技術轉移機構等用戶需求的精準分析工具,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標準化的自動流程,使大數據能夠處理越來越多的預測任務,指導技術持有方確定研究方向、課題內容,主動向技術轉化方推薦可轉化的成果及其對應的技術持有方信息,實現需求和成果的自動匹配。
(4)在區塊鏈網絡上,將創新成果從無到有全過程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及其所產生的有形或無形技術成果視為一種智能資產,智能資產的所有權是被持有私鑰的人所掌握,所有者能夠通過轉移私鑰或者資產給另一方來完成出售資產行為。在此基礎之上,可以通過在區塊鏈上部署智能合約的方式,減少人為干預和冗長的審批環節,實現與數據共享相關的業務處理邏輯,包括資產注冊、確權、評估、拍賣等,還可在完成邏輯編寫后自動進行后期收益的全自動交易和后續賬務服務等。
(一)開放接口、共享資源
建立細分行業的線上專利池、知識產權庫及創新成果庫,實現專利、成果的收集、查詢、統計分析等線上管理;構建開放共享的標準數據接口、數據采集標準和信息共享機制,暢通創新成果信息收集和發布的渠道,實現全社會創新需求、能力、成果、技術、資金、服務等要素信息的匯聚,最大程度實現創新成果和相關知識產權信息的互聯互通,并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證所有上鏈數據的真實、有效、不可篡改。
(二)精準匹配、供需對接
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精準識別、對接、管理機制,對技術轉化方(企業)發布的需求、自身的收入、科技型產品在總收入的占比、企業資產、科技人員待遇、企業專利和產品等方面的多樣化數據進行分析,對技術持有方的科技成果、技術實力、技術人員數量、研究時長、專利數量、論文數量、過程數據等進行多樣化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將科技含量高、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和項目篩選出來,通過一定的規則實現成果供需雙方和各類創新主體需求和成果信息的自動、精準匹配,有效提升創新成果的轉化。
(三)線上線下、協同共贏
聯合第三方評估機構,建立科技成果線上價值評估渠道和流程,開展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專利挖掘,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與防偽,為知識產權的確權和交易提供技術支撐,通過智能合約技術,促進知識產權的交易。探索建立對成果轉化經理人的業務能力評價體系和職業信用評估體系,逐步形成榮譽和物質相結合的激勵機制、職業發展和職稱晉升機制、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員流動機制,鼓勵引導成果轉化經理人主動承擔成果轉化代理和專業咨詢等工作,通過線下開展成果轉化的委托代理,推動線下供需撮合、交易洽談,打造全鏈條、精細化、市場化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各類創新主體參與實施,除了技術層面的協調與溝通外,還需要解決信任問題、數據共享問題、確權與收益分配等問題,通過將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應用于孵化轉化平臺,進而提升孵化轉化平臺的服務能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李建軍.科技成果轉化的投資孵化創新探索[N].中國經濟時報,2018-10-18(05).
[2]山東大學.濟南市市中區大學科技園服務中心.濟南朝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種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大數據云平臺互聯網+系統[ZH][P].中國,CN201810913743.6,2020-02-21.
[3]王顯斌.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建設的理念和方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08).
[4]張晉輝,崔秋文.大數據環境下對地震科技情報服務工作的思考[J].國際地震動態,2016(01).
[5]Tschorsch F, Scheuermann B. Bitcoin and Beyond: A Technical Survey on Decentralized Digital Currencie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 2016, 18(3): 2084-2123.
[6]馬春光.安婧.畢偉.袁琪.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J].信息網絡安全. 2018(1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