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雨晴
關鍵詞:新金融業態視角 普惠金融 發展方向 可持續發展
我國普惠金融在近年來獲得了較為長足的發展,雖然在現代市場中我國的普惠金融發展狀況較為良好,能夠滿足較多行業的市場金融需求,但想要達到覆蓋廣、成本低且可持續的現代化金融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故而在這種背景下,需要重新審視新金融業態視角下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盡可能將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相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普惠金融發展迅速,我國信貸規模呈現持續擴大特征
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中金融行業的建設已經逐漸趨于完善,我國目前在進行金融發展時將扶貧、中小型企業、創業就業等多個小型金融發展目標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各種小型金融領域進行引導,將我國金融機構的受眾人群進一步擴大,這也是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核心內容。故而在我國金融行業中,通過相關的政策以及經濟刺激發展了中小型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小額擔保貸款以及多種便民貸款。這類金融貸款使我國農村以及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各種融資難題得到解決,尤其是在進行農民住房產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抵押貸款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并且針對我國不同的地域環境開展了相關的探索,通過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能夠使我國弱勢群體獲得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增大。
(二)金融機構數量增多,服務體系逐漸豐富
隨著我國普惠金融的不斷發展與推進,我國不僅囊括了國有金融機構,各種民間金融機構和股份制金融機構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并且在目前的金融市場中,其面對的用戶不僅僅包括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還將農村以及小型企業作為了主要的發展市場,通過調整經營理念和工作重心,加強了對三農以及下崗失業人群等弱勢群體的信貸投入,并且針對我國的專營機構建立了符合行業和產業的貸款模式。設置有部分中小型信貸中心或信貸部門,根據行業和產業的特點,專門設置了符合經營市場的專營支行,在我國市場中較為常見的主要包括科技支行和花卉支行等。
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中,各種普惠金融創新業態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在我國的各個行業中。尤其是在農村內,以往金融行業中一家獨大的農村信用社,在諸多中小型融資機構的影響下,其經營模式和經營規模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就目前來說,我國的農村金融經營市場內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全面的金融機構運營模式和新型農村信用社運營,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能夠開展融資性擔保和保險,對于我國農務人員的個體化經營和中小型經營來說,有較好的資金支持。
新金融業態視角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中發展的3.0形態金融環境,而在新金融業態中具有更為開放且平等的金融市場環境,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成本較高且收益較低的問題,兩者在應用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補性,能夠滿足我國大多數市場的金融發展需求,故而在進行現代化金融行業的發展時,將普惠視角與新金融業態進行有效融合是保證我國金融環境更為平等且良好的基礎。
(一)互聯網金融廣覆蓋模式是保證普惠金融與新金融業態融合的關鍵
普惠金融在運行過程中主要強調的是中小型貸款具有極高的包容性和廣覆蓋性。普惠金融的最終目標是使全社會不同行業均能夠公平地獲得足夠的金融服務支持,滿足社會不同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隨著近年來新金融業態視角的不斷發展,這種金融模式基于互聯網技術已經具備了極為廣泛的客戶群體,截止2016年末網上銀行的個人客戶數量已經達到10.3億用戶。隨著我國近年來微信以及支付寶等支付機構的不斷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互聯網每年成交量已經達到30萬億元。互聯網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社會不同階級的人群都能夠平等的進入互聯網金融機構中獲得足夠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可以說互聯網金融是新金融業態的最直觀的體現,也是具有最多客戶量的金融模式。這種金融模式與我國目前推廣的普惠金融最終目標不謀而合,通過兩者結合,能夠為普惠金融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強化政策指導,發揮新金融業態視角下的互聯網覆蓋作用
在我國現代金融市場中,普惠金融聯盟以及國際組織都對我國的金融發展狀況進行了簡單的指導和規劃,而我國也應當吸納國際市場中普惠金融發展的優勢和策略,既根據我國的金融發展狀況,制定適合我國的戰略規劃以及金融發展設計,確定普惠金融在我國金融市場中發展的任務和目標;同時還需要明確在這種背景下,新金融業態視角可以為普惠金融提供何種的支持,明確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之間的聯系,使兩者互相融合。我國政府應當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作為指導,盡可能引導市場內中小型企業和個體用戶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在新金融業態視角下開展普惠金融活動,政府應當規劃并打造統一的互聯網普惠金融平臺,使新金融業態視角發揮其互聯網支持作用。
(三)建立大數據庫,注重數據的搜集與分析
隨著我國近年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網絡環境中數據的信息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尤其是在我國的金融行業中,想要滿足不同的行業需求,需要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才能獲得最優化的市場效益。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于互聯網技術能夠通過大數據收集的方式來明確不同客戶的具體需求,降低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特性,可以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庫的建立,解決金融機構與市場需求不符合的問題,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客戶維護成本投入。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將互聯網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的推廣方向,需要進一步重視網絡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在實踐操作中可以通過對電商平臺和金融服務平臺進行合理利用,來實現線上的信貸融資,通過這種方式,使普惠金融能夠更為普及的應用于金融市場中。
(四)強化宣傳教育,加強互聯網消費權益保護
雖然普惠金融教育在近年來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推廣與我國的不同行業中,但想要保證新金融業態是眼下的普惠金融順利開展,一方面來說需要強化教育和培訓計劃;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探索和利用新型的互聯網技術手段,通過微信以及微博等熱門軟件開展各種形式有效的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并且在進行互聯網管理時需要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實施,突出宣傳知識的實用性,這樣能夠提高受眾以及用戶的接受度,最終發揮宣傳的效果。
在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背景下,新金融業態視角能夠為普惠視角提供有效的幫助,普惠金融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進行更為廣泛的普及,我國政府以及金融機構都需要意識到這種市場變化,并不斷進行更新強化金融發展質量,這樣才能保證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林春,孫英杰,康寬.普惠金融對中國產業就業的影響效應——基于總量和結構視角[J].證券市場導報,2019(06):13-19+30.
[2]劉金全,畢振豫.普惠金融發展及其收入分配效應——基于經濟增長與貧困減緩雙重視角的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04):37-46.
[3]鄧菲菲,李皖蓉,周祖喆.多維視角下普惠金融減貧效果分析及政策優化建議——以湖南省為例[J].時代經貿,2019(09):74-76.
[4]趙晨芳.普惠金融視野下金融資源配置的困境及反思——以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為分析視角[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9,28(0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