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冰心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一個生理、心理都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進行初中班級管理工作時,應當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班級干部的培養、班級制度的完善,把尊重學生作為基點,學生發展作為落腳點,并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級文化;班級干部;班級制度
根據人的發展規律,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常常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叛逆等特征。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需要在這樣的時刻,當好一名“掌舵者”,讓班級這艘小船,能夠進入正確的航行軌道,迎著風浪,揚帆起航。這里筆者結合以往的班級管理工作實踐,談談初中班級管理的方法及策略。
一、重視文化,理念先行
眾所周知,學校有校園文化,如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學風等。一個班級也如此,有自己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魂之所在”“心之所向”,班級的課程學習、德育活動都應該圍繞著班級文化展開。班級文化分為外顯和內涵兩種形式,外顯包括如:班級教室布置、班級宣傳欄設計等;內涵則包括如:班名、班風、班歌、班級目標、班級口號、班主任寄語等。
那么,怎樣才能建立起一個班的班級文化呢?首先,在組建一個新班級之前,班主任應該梳理清楚自己的班級管理理念,明確自己想要培養出一個怎樣的班集體,并圍繞這個班級管理理念,制定出系統化的班級管理措施。其次,當一個新班級體真正建立起來后,就可以用自己的班級管理理念去引導學生,師生共同初步創建班級文化。最后,在德育工作中,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去不斷修改、完善并提煉總結班級文化。
好的班級文化就像“指明燈塔”,能夠起到統一班級思想,凝聚班級力量,調節班級氛圍的作用,讓班級的學生都發自內心的認同自己的班級,融入自己的班級,并為自己的班級創造價值。與此同時,在這樣一個好的集體中,也讓自身得到了提高與成長。
二、重視團隊,培養干部
什么樣的班級是優秀班級?班主任在,班級學生才表現好的班級不是優秀班級;班主任不在,班級學生還能井然有序的班級才叫優秀班級。想要管理出這樣的優秀班級,班主任就應該學會放手,把管理權交還給學生,逐步實現班級學生的自我管理。因此,在新班級成立之初,班主任就應該重視班級團隊建設和班干部培養,選拔并培養出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形成全面、完善的班干部體系。
總結多年的德育管理實踐,筆者將班級的班干部體系分為三個層級,如圖1班長統管全班各項事務,并做到與班主任及時溝通,上傳下達;上一層級應負責管理下一層級并妥善分配任務,做到班級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主要起到監督作用,并對班干部工作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好的班干部團隊就像“定海神針”,能夠讓班級變得穩定、有序。同時他們也承擔著樹立正氣,傳播正能量的責任,讓整個班級展現出積極陽光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班主任,也鍛煉了自己。
三、重視規矩,制度管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秉持這樣的理念,根據“學生守則”“教學常規”“行為規范”的要求,在班級建立之初就定好規矩,形成書面化的班級管理制度。班級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班級日常管理制度、班級獎懲制度、班委管理和考核制度。通過制度化管理,強化學生的法規意識,規范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可分以下三步進行:1.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不應該是由老師自己制定的,也不應該僅僅是由班干部團隊制定,應該廣泛征集班級同學的意見,經全班同學表決通過方可執行。2.全員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一經通過執行,班級全體學生都必須遵守,不允許出現特權學生,一方面班干部督促班級同學遵守制度,另一方面班級同學也監督班干部遵守制度。3.合理修改;在班級管理制度執行過程中,如,發現不合理或與實際不符的制度條例,班干部可向班主任提出議案,全班討論并進行合理修改。
好的班級管理制度就像“航海指南”,能夠讓班級管理制度化、條理化、細致化,讓班級事務變的有據可循,有理可查。但制度管理的同時,也不可忽略我們所面對群體的特殊性——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因此,在制度管人的同時,也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到尊重學生,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四、重視民主,尊重學生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說:“教育首先要在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因此,老師要尊重學生作為自己工作的基點,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這個“尊重”,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隱私、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個性,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孔子云“因材施教”,老師們應該抱有這樣的信念,學生間只有差異,沒有差生。
在班級管理中,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老師與學生因角色不同,導致看人、處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作為一名班級管理者,應該提醒自己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營造民主、和諧的班級氣氛。例如,在班級里時常征求學生的意見,多說“你們覺得怎么樣?”請學生幫忙前說“能否請你幫個忙?”學生工作完成后說一聲“謝謝,辛苦了”。2.寬容學生“暫時”的錯誤;學生犯了錯誤,老師應該指出他們的錯誤,并幫助他們改正,但老師面對學生犯錯的態度應該是堅定的、寬容的,告訴他們“老師相信這只是暫時的錯誤,在今后你們能夠加以改正”。3.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價值,老師應該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他們才會認同自己,并建立起健康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重視發展,善用鼓勵
班級管理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班級管理的最終落腳點一定是學生的發展。因此,老師的一切教育行為都應該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基本準則,任何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手段,如,體罰、變相體罰都不應該使用。反之,我們應該善用鼓勵,做到在“春風化雨”中去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在班級管理中善用鼓勵,注意以下幾個細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鼓勵應該落到實處;進入初中,學生不再是懵懂兒童,用簡單、空洞的諸如“你是最棒的”這樣的語句去鼓勵學生已經不具有信服力,老師應該將鼓勵落到實處,如“作為電教委員,你每天都能盡職盡責的在老師上課前準備好電教設備,值得鼓勵”,這樣十分具體的鼓勵才能讓初中生獲得成就感,進而調動他們在其他方面的積極性;2.精神鼓勵優于物質鼓勵;日常管理中,老師們常用的鼓勵方式有使用語言進行表達的精神鼓勵,以及使用文具、糖果等進行表達的物質鼓勵。多用精神鼓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少用物質鼓勵,可以減少學習功利性以及對物質的依賴性;3.當眾鼓勵;盡量多的面向整個班級去鼓勵學生,尤其是對平時在班級里存在感不強、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逐漸建立起信心。
六、重視心理,以愛育才
近年來,位于教育一線的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們,都越來越明顯的感覺到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抑郁癥、雙向情感障礙、阿茲伯格綜合征……等等這樣的詞匯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耳邊,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提到第一位已經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學校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問題,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開辦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專門的心理咨詢老師,以便能夠及時處理心理問題。在班級管理方面,班主任們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應該著重在一個字——“愛”。
班級管理中應該做到讓自己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到溫暖,感悟愛護,感覺自己是被關注的。所以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及時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很多時候,一些心理問題的起端就是學生的不良情緒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因此班主任應該時刻保持感知學生情緒變化的意識和能力,及時關注、及時處理,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老師幫助,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舒緩學生的不良情緒,保持情緒的樂觀穩定;2.幫助學生適應班集體;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但通常在新班級組建之后,班級里會有部分學生出現不適應新集體的現象,通常會出現以下表現:不愛說話,懷念小學生活,學習任務不能夠正常完成等等。班主任一旦發現就應加以重視,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班集體;3.營造陽光積極的班級氛圍;陽光和煦、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可以讓班級里的學生放松自己緊繃的神經,對班級更有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對培養健康心理也大有助益。
綜上六點,班主任作為一名班級“掌舵者”,可以采取以上的班級管理方法和策略,讓自己的班級擁有獨樹一幟的文化、踏實精干的團隊、合理健全的制度,把尊重學生作為基點,學生發展作為落腳點,并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培養出一個人皆贊嘆的優秀班級。
參考文獻:
[1]王文湛.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J].中國德育, 2011(11):6-7.
[2]張衛東.淺談如何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J]. 新課程(上), 2015(12).
[3]張敏,王振勇.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