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燕
【摘要】在農村地區受到地理環境、條件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教學資源相對緊張,家長的文化素養較低,農村地區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教育不及時。作為農村學校班主任,在引導和教育孩子過程中兼具重大的責任,特別德育方面的教育。因此,為有效提高農村學校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本文基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以班主任的角色參與到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中,通過當下農村學校與學生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德育,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
【關鍵詞】農村學校;班主任管理;德育工作;文化素養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義務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全面推廣,無論是城鎮地區、農村地區或者是山區的學生,都有權利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在農村地區,由于學生受教育的環境較差,教學資源短缺,大部分學生為留守兒童等,導致學生的文化素養相對較低。為提高農村地區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事務時,對學生進行德育,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農村學校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德育工作時面臨的挑戰
相比城鎮地區而言,農村地區的教學資源較為短缺,文化建設相對落后,導致農村地區的絕大多數學生家長以及學生的文化素養偏低,思想較為落后,忽略了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重要性。資源短缺,也不利于班主任高效開展德育工作。此外,農村地區大部分學校的德育體系不完善、教學資源不平等,導致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參與負責,班級管理難度加大,任務加重,影響德育教育質量與效率。目前,大多農村學校德育工作開展內容較為單一、滯后,主要通過班會和課堂講解的方式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等進行引導,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并使得德育工作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利于對學生的生活方式、道德素養進行引導。因此,農村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開展文化素養培養受到一系列影響,面對著一定的挑戰。
三、農村地區班主任如何開展德育工作
(一)加強德育工作建設,增強文化培養重要性的認識
因農村學校班主任以及學生家長存在不重視學生德育工作以及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因此,在開展德育工作及文化素質的培養時,要首先重視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以及文化素質的培養,并定期通過培訓或交流大會等方式來增強教師對德育工作中學生文化素養培養的認識,引起教師的重視,并促進教師積極認真的在德育工作中開展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此外,從教師層面增強教師的德育及文化素養培養意識利于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可保障學生在德育工作中文化素養培養的質量。同時,引導農村學校班主任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借助教師力量增強學生家長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配合程度,從學校層面以及家長層面上進行學生文化素養培養,而與家長溝通可以通過電話、微信或其他方式聯系,引導學生家長增加對學生的關心。學校還可以根據下學校的現有資源情況、開展德育工作中文化素養培養的資源需求情況等,酌情加強德育工作建設,為農村學校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中文化素養的培養提供豐富的德育工作資源,保障農村學校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得以順利開展文化素養,從資源以及建設層面提升農村學校文化素養培養工作的質量。
(二)開展榜樣教育,通過以身作則提高班主任魅力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時,首先應以身作則,通過對學生開展榜樣教育,從言行上對學生進行德育,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班主任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過向學生進行示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夠得到積極的影響。班主任通過開展榜樣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自己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在無形當中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例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看到地上有垃圾時,主動撿起,使學生能夠通過班主任的言行,感受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學生自覺維護班級環境、講究衛生的能力,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提升。
(三)通過細節教育,使學生學會關愛他人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通過細節教育等方式,使學生學會關愛他人。由于在農村地區,很多學生的家長外出打工,學生長期與親朋或者爺爺奶奶生活,導致學生在生活中形成了自卑、自閉的性格。為使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童年,班主任應對這類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面對面交流、家訪等方式,了解學生內容的訴求,使學生能夠燦開心扉與班主任進行交流,提高對班主任的信任感。同時,在日常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班主任利用細節教育,通過宣講各種節假日的來源,使學生能夠從細節出發,關愛他人。例如,班主任通過講解母親節的由來,并組織學生親手制作母親節禮物等,提高學生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使學生學會關愛他人。另外,在細節教育中,班主任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到德育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真正提升。
(四)借助教材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
在小學高級年級階段,由于學生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判讀能力,為避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不良思想的引導,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僅通過班會課和課間是遠遠不夠的,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可以借助教材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自從教育改革后,對于學生的德育工作、文化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增加了,各科教學教材中也增多了一些各類型的德育工作相關內容。因此,農村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時,可結合教材、充分挖掘教材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到文化素養可以提現在各個方面,貼近著我們的生活。此外,農村學校班主任借助教材知識開展德育工作,可以將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從小處著手,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升、鞏固德育素質、文化素質。
(五)創設情景教學,豐富文化素養培養的方式
農村學校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現狀,不利于學生激情對德育工作中文化素養培養的興趣。因此,農村學校班主任可結合現有條件、德育工作中文化素質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方式,如,創設情景教學等。在情景教學中確定文化素養培養的背景,給大致情景綱目,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不同場景的內容,讓學生代入情感,表達面對文化素養不高的現象的感受,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文化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以及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的必要性。通過情景創設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多種場景下的文化素養表現,通過換位思考方式讓學生督促自己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創設多樣的情景教學方式,讓學生實際參與到德育工作中的文化素養培養,將農村學校德育工作中文化素養培養課堂主體地位交還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一改傳統枯燥、單一的培育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農村地區,對學生進行德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改善農村地區德育工作開展現狀,班主任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重視德育工作中學生文化素養培養的認識,通過開展榜樣教育,以身作則提高班主任魅力;采取細節教育,使學生學會關愛他人;借助教材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多樣吸引學生參與到德育工作中。通過系列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農村地區的德育教學工作得到有效改進,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偉洪.農村中學初中年級德育管理工作有效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7):70-71.
[2]張燕.淺談農村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9(1):39.
[3]許國俊.農村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201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