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摘 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階段性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納入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時段內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開展研究分析,通過隨機動態分組的方式以對照組、研究組分別收納40例患者;對照組院內開展常規護理,研究組院內基于對照組護理方案開展階段性健康宣教,比較兩組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結果:研究組治療依從性為97.06%,對比對照組的73.53%,數據較差,差異滿足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結論:上消化道患者院內經階段性健康宣教展開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對患者病情轉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階段性健康宣教;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55-02
上消化道出血被臨床納入消化系統疾病范疇,引發因素為患者發生消化性潰瘍,導致食管胃底靜脈出現曲張、破裂等情況。觀察患者臨床表現,常見嘔血,一些會合并周圍循環衰竭的情況,若治療不及時,或無效,會對患者心腎腦功能產生影響,嚴重的會致死[1]。治療期間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臨床效果提供保證,所以探討可行性護理干預方案意義重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時段內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開展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的患者;②本人或家屬了解并授權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重癥臟器官疾病的患者;②溝通障礙、認知障礙或是精神疾病的患者等;通過隨機動態分組的方式以對照組、研究組分別收納4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分布區間為20-70(44.10±4.21)歲;研究組有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分布區間為21-70(44.25±4.30)歲;比對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統計學意義不成立(P>0.05),可開展本次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院內開展常規護理:主要為疾病相關治療、治療方法、注意事項以及日常飲食等方面的內容。
研究組院內基于對照組護理方案開展階段性健康宣教:①入院期。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以親切和善的態度主動與患者溝通,遵醫囑給予患者相關急救治療,例如血容量補充、抗休克、止血等,患者病情好轉之后,引導患者熟悉醫院環境,緩解患者的陌生感,便患者過度緊張、焦慮、恐慌等;同時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包括影響因素、治療方法、治療效果等,提高患者認知水平以及治療積極性。②出血期。患者會出現嘔血、便血等情況,加之基礎病的影響,患者不可避免會出現體乏神倦、呼吸壓迫或是胸悶等癥狀,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安撫患者情緒,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病因、治療方案、可能存在的并發癥以及有效預防措施等,消除患者的不安感,并引導患者樹立良好的治療信心,同時指導患者掌握大出血正確的搶救方式,提高其自我管護能力。③康復期。日常飲食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患者康復期,護理人員需要做好飲食護理,確保患者營養供給充足,以降低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的風險;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飲食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預后發展的影響性,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在院外仍需要保證膳食的均衡性,且禁止攝入刺激性食物,保證飲食清淡、多樣化;在飲食初期,應給予流食,在逐漸向普通飲食過度,期間注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在用藥方面,若為藥片,需要壓碎后給予患者沖服;叮囑患者適量運動,促進排便;若存在便秘癥狀,可給予潤腸藥,避免腹壓過高導致靜脈破裂出血[2]。④出院前。叮囑患者保證休息充足,避免精神高度緊繃、情緒劇烈波動,日常作息要有良好的規律性;在飲食方面,需要遵循少食多餐,清淡為主的原則;禁止暴飲暴食,同時還需要禁煙禁酒;禁止使用會刺激胃腸的藥物,例如去痛片、阿司匹林等;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觀察大便,若存在黑便的情況,需要及時就診[3]。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在遵醫行為、自我管理以及飲食控制方面的表現,以三個標準進行界定:依從、一般、不依從,依從例數與一般例數在總例數中的占比即治療依從性。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1.0軟件對兩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并表達為計數資料(n/%)形式,X2值負責對統計學意義進行檢驗,若結果為P<0.05,可判定差異滿足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
2 結果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為97.06%,對比對照組的73.53%,數據較差,差異滿足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如表1: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常見于大量出血癥狀,由于認知不足,患者極易產生負性心理,降低治療依從性,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案是患者治療順利開展的保證。健康教育作為一項護理模式,其功能主要在于機體保健、疾病防治方面,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行為的健康行,糾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會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的危險因素,進而實現對疾病的有效預防,提高患者的生活健康度以及生命質量。健康宣教在整體護理中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改革,傳統健康教育已經無法適應臨床具體需求,因其教育目標有且僅有一個,即護理目標,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可以在明確患者疾病治療不同時期的護理需求,為患者提供階段性健康宣教,以提高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為患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保障[4]。基于此本次展開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階段性健康教育的研究組治療依從性為97.06%,對比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的73.53%,數據較差,差異滿足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可見階段性健康宣教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患者獲取更好的治療效果。原因在于階段性健康宣教要求護理人員在宣教期間,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通過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自我護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的健康性等,在極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情的風險隱患,有利于患者樹立良好的治療信心,促使其在治療階段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對其早期康復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患者院內經階段性健康宣教展開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對患者病情轉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司亞娟,丁夢夢,黃程晨.階段性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7):99.
[2] 石飛燕.階段性健康教育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遵醫行為及疾病知識認知度的影響[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04):505-506.
[3] 王曉鑫.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階段性健康教育的價值探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36(01):42-43.
[4] 葉峰,王舟波,何平杰.急診一體化綠色通道模式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
中國基層醫藥,2018,25(22):2894-2897.
[5] 胡莘.綜合性護理與預見性護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