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模蘭
摘 要:自人類步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以來,社會就更加需要高素質、全面發展型的人才,教育教學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陣地,則需要向著素質教育方向邁進。實現單純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向探究式教學方法的轉變,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將探究式教學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對此,本文將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提出問題、合作交流和引導思路三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應用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單向傳輸的教學傾向,變革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學生真正從學習中受益。探究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全新要求,能夠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整個教學實踐過程變得更加科學、高效、富有活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牢牢把握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基于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不斷地改革、創新教學策略,從而促進探究式教學的實踐運用,提高數學教學的效能。
一、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要想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首先需要激發起學生對探究的興趣和熱情,這樣才能讓學生具備主動探究的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課堂提問為手段,來激發學生對探究的興趣。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對數學教材課本進行全面且深入地分析,明確其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來精心設問。向學生提出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觸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興趣,促使學生在興趣、疑問的驅使下展開主動地思考、探究。
例如,在教授《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同時讓學生們經歷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為了激發學生們的探究興趣,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提出問題后,筆者會適當提供解題空間,讓學生們有獨立分析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及時給予學生們指導,加快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這樣一來,通過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合作交流,挖掘學生探究潛能
合作交流是一種科學且創新的教學方式,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有效途徑,能夠不斷拓展、優化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挖掘出每個學生探究的潛能。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階段,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和標準,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保證組內成員有參與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則可以在學生自主探究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問題的溝通、討論、互動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資源共享,最終順利實現問題的解決,提高探究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面積》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面積的含義,學會確定面積單位的方法,為了挖掘學生們的探究潛能,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再根據本節課程的內容設置探究任務,引導各小組的探究方向。任務布置完成后,再給予學生們充足的討論空間,讓學生們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與此同時,筆者還會在各小組進行巡回,觀察學生們的討論情況,并對各小組的討論進行一定的指導。這樣一來,通過合作交流,挖掘了學生的探究潛能。
三、引導思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雖然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教師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發揮出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和引導,這樣才能夠避免學生偏離正確的學習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與使命,避免灌輸教學方法的運用,而是要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在問題提出后、學生思維受到阻礙時來點撥學生的解題思路,促使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啟發,進而可以實現思維的有效發散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因數與倍數》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提煉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的方法。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重點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在學生們學習過程中,適當為學生們提供展示空間,讓學生們將自己的思維展示出來。只有學生們經歷過探究的過程,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鞏固。這樣一來,通過引導思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在各個學科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任務和要求,是助力素質教育實施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把握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認清現階段教育教學的基本要。通過提出問題、合作交流和引導思路等方法的運用,來構建探究式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切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能,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廣度和效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榮華.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研究[J].學周刊,2020(02):13.
[2]蔣芝芳.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