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秀
摘 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語文自始至終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小學語文學習中有效的、適宜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漢字,增加知識積累,提高語文學習興趣。閱讀在任何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都不容忽視,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興趣;激發策略
引言: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閱讀能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橫向、縱向思維,幫助學生學會反思、批判,樹立正確的觀念[1]。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文本,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深度挖掘設置懸念、聯系生活,定期舉行閱讀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深挖教材,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因年齡、心理等因素求知欲、好奇心非常強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文本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此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主動閱讀、尋找答案。
例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課文《曹沖稱象》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屏幕給學生播放幾段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畫面,然后引入課文“曹操是魏國的丞相,有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了一頭大象,大象很大、很高?!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大象的圖片,然后接著提問:“大家都圍著大象觀看,有人問這么高、這么大的大象到底有多重呢?該用什么方式稱大象的體重呢?”以提問的方式設置懸念,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積極的尋找答案。通過閱讀課文學生會驚嘆曹沖的聰明,會陷入思考,感受到閱讀意義和快樂。
二、繪聲繪色、充滿情感的給學生示范朗讀
小學生因年齡、心理等特點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將學生帶入到課本情節中,讓他們隨著教師的朗讀感受到課本故事里的歡樂、幸福、悲傷和難過,深切體會到閱讀的魅力。
例如,三年級《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示范朗讀,用厚重的聲音模仿大樹的聲音,用歡快輕巧的聲音模仿小鳥,在朗誦大樹和小鳥的對話時要體現出歡樂和美好。第二年小鳥回來找不到大樹時,它和樹根、大門、小女孩的對話要用悲傷、失落的語氣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小鳥失落的心情。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的注意力、閱讀興趣都會被點燃,同時在閱讀中也會引發思考。
三、結合生活和學生的喜好設計閱讀教學
任何時候興趣都是推動人們學習和進步最有效的動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結合他們熟悉的生活事物合理、科學、多變的設計教學內容,投其所好,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2]。
例如,五年級在學習《獵人海力布》這篇神話故事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 興趣讓學生對神話故事、科幻小說有一定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一些深受小學生喜歡的科幻小說,如《查理九世》等。在課堂上節選幾段學生喜歡的科幻小說內容,帶領大家閱讀。讓學生比較神話故事和科幻小說之間的區別,滿足他們對熱銷科幻小說的喜歡之情,同時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他們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語文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都應該占據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明白這一點,只做學生閱讀的引導者,不能過多干預學生的閱讀。同時班級里學生眾多,性格千差萬別,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例如,針對性格內向、不擅長表達的學生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默讀,性格活潑、積極外向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機會,讓他們給大家示范朗讀課文。同時,在閱讀提問環節也要依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針對的進行提問。通過課堂上有針對地引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在閱讀中感受快樂,并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五、開展活動,幫助學生樹立閱讀信心
即便是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小學生更是如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定期開展一些和閱讀相關的活動,通過活動、比賽樹立學生閱讀的信心。例如,在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作業,讓學生分組閱讀、收集、整理一些仿生學現象,并在課堂上預留出時間,對各小組的收集結果進行評比,表揚優秀小組,鼓勵其他小組。同時,教師還可以抽出時間圍繞教材組織朗誦、總結、概述、講故事等為內容的比賽,對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表揚、肯定,以此樹立他們閱讀的信心。
六、結束語
閱讀在任何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都不容忽視,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意識、習慣的萌發養成時期。作為語文教師要結合文本采取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知識、感受到快樂,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慧博.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114-114.
[2]辛娜. 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文本閱讀興趣[J]. 新課程(小學),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