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
摘 要:德育是進行教育的最高目的,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讓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高中的學習階段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高中班主任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德育工作的落實情況,也就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本文從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入手,主要依據三個方面討論了如何確保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教育;德育教育;班主任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能力、身體和心理健康,以及個性發展受到了重視。班主任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依據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將德育工作在班級管理、教育工作中無形的滲透。通過開展有益于學生形成高尚品德的班級活動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在班級學習的過程中,成長為有理想、有文化的青年。筆者在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針對如何確保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德育工作需要采取的策略進行了實踐與研究。
一、拓寬視野,更新德育教育的內容
當前很多學校對于德育教育的工作,其實依然停留在“走形式”或“喊口號的”階段。大部分班主任所采取的授課方式是單純的理論教學,利用單調的政治課以及說教來完成德育教育。這不僅違背素質教育的初衷和要求,還使得學生不喜歡也不感興趣,導致德育教育的成效不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的人才,班主任需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而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班主任就需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去看待問題,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內容。選擇的方向與內容,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高度相關聯,結合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了解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每位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不同,所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他們的認知基礎和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如何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還需要班主任在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進行不斷地發現和拓展。就這一方面來說,學校也應該和班主任強強聯手,發展學生在學科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多挖掘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的教育素材。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實例以及具體社會活動,來使學生受教育內容從課堂、學校到社會、生活,真正做到生活化教育。
二、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
在推進德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明確德育工作僅僅依靠自己的個人力量是很難展開的。其不僅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還特別復雜,必須要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力量的共同促進,才能保證學生在受教育期間的進步。德育教育本身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的,而高中班主任要想制定出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就必須通過與學生進行主動的、多方面的交流來獲取信息,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了解學校家長的教育觀念,以及社會當前對于學生的具體要求。第一,班主任需要把德育工作變得更加接地氣,不再利用單純的說教方式,或者是政治課講解的方式來進行德育工作的滲透,而是從學生最為熟悉的班級和家庭入手進行德育工作的滲透,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班干部之間的聯系。由班干部帶頭,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家長帶動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積累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正確的政治觀點以及道德價值觀念。第二,班主任應該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以及學習環境,班級內的環境不僅僅包括物質上的優良環境,同時也包括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班主任自身更應該以身作則,做到以自身的形象來影響學生。另外,班級文化的建設以及個性化發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熏陶。
三、重視學生群體的力量
學生群體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把德育工作落實到每個班集體中,不僅僅需要班主任,最主要的是發動學生的力量。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的叛逆期,有些學生可能會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叛逆心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也會成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所說的“問題生”。在具體的德育教育工作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所需要重點關注的也正是這些學生。為了促進班集體文化的建設,使得德育工作在建設班集體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滲透,班主任可以將德育工作劃分至每個學生手中,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為了德育工作能夠做到的哪些內容。學生明確自己目標的情況下,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問題的解決。同時,由于同學之間的年齡相近,所以他們之間的心理特點與生理特點彼此會更加明確,也能夠更快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班主任是推進德立教育的主力軍,班主任的自身道德觀念、教學水平,對于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有著密切聯系。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考慮自身的教育力量,依據不同的教育德育教育內容來探索新的方法,使學生的道德水平能夠得到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許海蘭. 剖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J].學周刊,2019(03):171-172.
[2]溫雄輝. 淺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