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當前的體育課堂上存在著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體育教師應該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以期解決當前體育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實現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本文中對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做一個淺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教學;游戲教學;課堂時間;體育鍛煉
小學體育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它擔負著培養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重任,但在當前小學體育卻存在著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這嚴重影響著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成長。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開展小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抓緊教學時間,向小學生多教授一些體育運動。應該組織開展體育鍛煉活動,鞏固課堂所學同時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開展游戲教學實現有效教學
當前有不少的小學生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在課上對教師教授的體育動作沒有學習和練習的熱情,這種現象是不好的,對體育的有效教學造成了極大的障礙。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使所有的同學都全身心投入到體育的學習中。當學生在課堂上狀態不佳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等方法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游戲教學,可以使用一個小游戲進行課堂的導入以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游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對體育產生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一節課之初教師發現學生的狀態不佳,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考慮應該用一些游戲帶動課堂的活躍度,使本節課能夠高效開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蘿卜蹲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能通過一些適量的運動給學生一些熱身,同時由于這個游戲本身就是使人愉悅的,在游戲中可以喚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有利于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較低的時候加入一些游戲教學的成分,可以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在體育教學中加入游戲,是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實現有效教學的。
二、抓緊課堂時間實現有效教學
當前的體育課堂存在著教學時間短,課堂時間利用率低的問題。要想實現體育的有效教學,就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只有課堂的時間得到了充分利用,才能實現體育的有效教學。針對當前體育課堂上教學時間利用率低的問題,教師應該規劃好課堂的教學時間,把課堂的時間都用到體育運動的教學上,對與體育教學無關的環節做一些適當削減。把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到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效率,才能實現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
在當前的體育課上通常是這樣的模式,集合點名——跑操——熱身運動——課堂教學——自由活動等幾個部分組成。其中有的部分是必須的,是不能削減的。但有的部分占用的課堂時間是很長的,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需要做一些適當削減。自由活動的時間在當前的體育課上占用的時間是較長的,這就是需要削減的部分。在當前的體育課上,自由活動時間通常在20分鐘左右,學生大量的時間都消耗在了自由活動的時間上,這是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教師把課堂自由活動的時間削減到10分鐘比較合適。在課堂教學中削減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和時間,有利于課堂的時間集中到體育運動的教學中,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教學。
三、加強體育鍛煉實現有效教學
當前的小學生體育鍛煉是比較少的,這是不利于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的。眾所周知,體育這門課是重實踐的,體育運動的學習要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運用。在日常中運用所學的體育運動進行鍛煉身體,既能保證身體健康,又能在鍛煉中溫習所學過的體育運動,可謂是一舉兩得。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效率低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課上所學無法在日常運用,導致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遺忘了大量的體育動作,所以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體育鍛煉。
比如,在上午的大課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做一節的廣播體操。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使學生溫習課上所學到的體育知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恒才有效果,在長時間的體育練習中,學生能牢固地記憶體育動作,減少遺忘的可能性。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體育的課堂教學,還要關注學生課下的練習。只有學生經過了廣泛的練習,才能使所學得體育動作能夠熟練的掌握,才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實現有效教學。
結束語:
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效率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做的,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采用游戲教學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在實踐教學中要抓緊課堂時間,有效利用課堂的時間,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體育知識,又能起到增強身體素質的作用,對有效教學的實現也是有利的。
參考文獻:
[1]楊紅. 關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探討[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No.777(03):174-175.
[2]陳勇. 關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研究[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44):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