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當采取三種態度,即分析的態度、開放的態度、前瞻的態度。每位教師都應充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成長的“甘露”。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生活教育
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習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中國夢,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特別強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2017年9月,山東成為全國首個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3個學段全面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的省份,課程納入地方必修課管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納入校本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情感起到熏陶感染作用,對于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起到繼承和弘揚的作用,對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起到發揚光大的作用。
一、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對象
小學低年級讓學生通過接觸、記誦一些簡單的格言警句、傳統蒙學精粹等,重在對學生傳統禮義規范的熏染與培養,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道德規范有初步的認知和踐行;小學高年級讓學生通過學習經典章句及相應的實踐體驗,對一些傳統價值觀和為人處事之道有較深入的領會和認知,形成初步的價值評判能力和行為習慣。
2.傳統文化進課堂
傳統文化教育要通過一定的課程來實施,需要以選修課的方式進入課堂,并保證課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語文、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采用指導閱讀,聽讀、跟讀、共讀、背誦、表演、比賽等多種形式,以生活化、活動化、故事化、體驗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使優秀傳統文化誦讀逐步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二、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設計思想
根據經典古籍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課程分為“蒙學基礎”、“詩詞美學基礎”、“經典子集研修”和“傳統文化與藝術”四大模塊。
1.蒙學基礎模塊:培養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與行為規范基礎課程,包括《弟子規》、《千字文》等。
2.詩詞美學模塊:包括兒童詩詞韻律美學基礎和古典詩詞欣賞。
《聲律啟蒙》等。
3.經典子集模塊: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讀物,儒家哲學思想和運籌學基礎課程,包括:《論語》、《孟子》等。
三、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辦法
1.激發興趣 營造氛圍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才能夠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在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順利實施。
2.聯系課堂 結合教學
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拋開國家指定的教材而自己單獨另搞一套,一定要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密切聯系語文課堂,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接受能力,結合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語文活動有目的、有計劃、高效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學。
3.持之以恒 注重實效
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要取得成效,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一些虛浮的花架子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努力。
四、優秀傳統文化實施注意事項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適應國家對人才的要求。結合德育活動,針對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進行教育。
2.優秀傳統文化校本教材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成為課標教材的重要補充,彰顯文化魅力。
3.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積淀文化底蘊。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拓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更適于在課外閱讀中進行。要遵循盡量不增加學生和老師的負擔的前提下,在快樂中誦讀和體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和收獲。
4.優秀傳統文化與班級文化相結合,創建書香氛圍。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對師生良好的心理行為定勢的形成,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5.優秀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繼承傳統教育。學校對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更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介入。搞好和家長有關的教育活動。過好“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文化氣息濃郁的節日,讓教師對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走進父母的心靈,讓父母感受孩子的變化,體悟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袁行霈曾經說過: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當采取三種態度,即分析的態度、開放的態度、前瞻的態度。每位教師都應充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成長的“甘露”。
6.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學的考核和評價。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檔案是一種非常好的考核評價方式。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資料、學習成果、自我評價放進去;教師要客觀地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注重啟迪和激勵學生;要讓其他同學來相互評價,通過互評來發現優點、發現榜樣;還要發動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通過家長的鼓勵和肯定,形成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中,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種在他們心中,把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智慧種在他們心中,把中華民族傳統的人格精神種在他們心中,讓這些美好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結果,長成參天大樹,是一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