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摘 要:文章對生源多樣化的類型表現進行了簡要闡述;圍繞學生知識基礎、學生學習興趣兩個方面,分析了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致力激發學生興趣以及關注學生心理狀態三個角度入手,提出了采取分層化教學方式、提高數學知識表現力等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策略。筆者意在通過本文的研究,為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建議,促進高職院校在生源多樣化背景下的優化發展。
關鍵詞:生源多樣化;高職院校;數學教育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C-c/2020/03/09)。
一、生源多樣化的類型表現
第一,設置一定的高考分數線,對符合要求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進行統一招收;第二,在高考前開展統一化的綜合素質測試,對通過測試的普通高中學生進行招收;第三,以網絡注冊為主要形式,對已經歷高考但并未通過省控線或未被其他院校錄取的高中畢業生進行招收;第四,通過區域內統一組織的單招考試,對對口專業的中職學生進行招收;第五,采取“3+3”的職業人才分段式培養模式,對合作中職院校的畢業生進行直接招收;第六,以網絡注冊為主要形式,對中職院校畢業生進行招收;第七,采取“3+2”的專本結合培養模式,對分數較高的高考畢業生進行招收,并在本校教育三年后,將學生輸送至合作本科院校進行兩年制教育[1]。
二、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知識基礎方面的問題
在生源多樣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不同類型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面對這種情況,若教師直接對所有學生進行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輸出,勢必會出現大量學生學不快、學不會的情況,進而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若教師降低標準,將初中、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教育作為課程主體部分,則無法滿足以普高統招生為代表的強基礎學生的進步需求,進而削弱課堂的價值。
(二)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問題
與中職學校、普通高中相比,高職院校的職業化、專業化傾向更為突出,使得數學學科長期處在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邊緣地位上。基于此,對于部分高職學生來講,數學并不是必修的課程,而是“不得不學”的強制性課程。這樣一來,其在課程學習中便會表現出無目標、無計劃、不重視的負面狀態,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嚴重缺乏。
三、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策略
(一)注重學生個體差異,采取分層化的教學方式
數學作為以量化眼光觀察世界、表達世界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嚴謹性,故而會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邏輯思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在生源多樣化的背景下,高職數學教師應同時從數學學習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以及學生當前表現出的知識基礎水平兩個角度出發,構建出分層化、針對化的課程教學體系。下面以函數知識的課程教學為例。
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成績水平與課堂表現,將學生分為由高到低的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以普高統招生及其他生源類型中水平較高的學生為主,其通常具有知識基礎牢固、邏輯思維清晰、理解能力強的特點,可在緊跟基本課程進度的同時,形成一定的拓展性教學需求;B層次以普高注冊生及其他生源類型中水平適中的學生為主,其保有基本的初、高中數學學習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可完成對課程主體內容的學習和理解;C層次以中職學生及其他生源類型中水平較差的學生為主,此類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足,難以對課程主體內容形成有效學習。同時,教師還需圍繞函數知識體系的各分支內容進行審視分析,將不同難度函數知識對學生的能力要求羅列出來,并將其與A、B、C層次的學生達成匹配。
其次,結合學生水平與知識要求兩個方面,教師便可設置出以下分層教學目標:對于A層次學生,以課程教學為主,以拓展強化為輔,在教授學生掌握定義域、值域等函數運算方式的基礎上,適當引入復合函數、左右極限等拓展知識;對于B層次學生,以課程教學為主,以鞏固教學為輔,在教授學生掌握定義域、值域等函數運算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例題訓練,保證學生記得住、學得牢;對于C層次學生,以概念教學為主,以興趣驅動為輔,引導學生對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課程概念產生正確認知,與學生一同探討解答“確定一個函數需要考慮哪幾個基本要素?”“兩個函數相同的條件有哪些?”等課后問題。
最后,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基于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并有方向、有方法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沖破學習障礙,從而促進生源多樣化背景下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致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數學知識表現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秉持積極的學習熱情與明確的學習動機,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才能得以提升,這一點在生源多樣化背景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教學中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拓展思維,多元化、立體化地提高數學知識的表現力。
例如,教授概率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將科學節目《概率知多少》的紀錄片視頻播放到課堂當中,與學生一同跟隨主持人的視角,分析世界各地奇人異事的發生概率,并在此過程中穿插講解“隨機事件”“條件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樣本空間”等數學概念和原理,完成潛移默化的知識傳授。這樣一來,在集聲、光、色等多感官刺激于一體的多媒體資源作用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通過對引人入勝的小概率事件進行分析,各類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也將“改頭換面”,以生活化、典型化的姿態出現在學生眼前,從而促進學生的快速理解,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2]。
(三)關注學生心理狀態,加強課程教學引導
學生心理情緒的變化也會對其學習活動產生影響,若學生處在積極、自信的學習狀態中,其學習往往更加高效、深入;若學生的自信心嚴重缺乏,或對數學課程抱有畏難、抵觸等負面情緒,將難以獲得正向的學習效果。結合行業經驗來看,自卑、自輕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問題在高職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在中小學階段本就少有成功的體驗,繼而逐步形成了負面化的學習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其學習成果、考試成績也存在較大差距。這樣一來,原本在新階段抱有學好數學想法的低水平學生將會受到嚴重打擊,認為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最終形成較強的倦怠感。
對此,高職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明確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一旦發現學生存在倦怠、消極、自暴自棄的語言或行為,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幫助學生平穩度過心理危機。另一方面,高職教學教師還應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評價,對學生某一學習階段前后的表現做出對比肯定,而不是將視角放置在學生群體的平行成績上。
總而言之,生源多樣化已是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難以避免的現實狀況,因此相關教師必須要積極投身于創新改革當中,以便從容應對新的風險挑戰。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應全面分析普高統招生、普高注冊生、中職注冊生等不同學生類型的具體特點與相互差異,進而實施出分層化、引導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會芳.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218.
[2]李艷萍.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生數學學習倦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22):133-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