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東
【摘 要】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經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交通運輸經濟難以適應經濟發展模式。文章從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入手,剖析我國交通經濟發展狀況,進而闡述相關發展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交通運輸;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512;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9-0122-02
“互聯網+”概念以互聯網為關鍵詞,提出這一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發言詞中提出。他認為未來“互聯網+”會與我們所在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密不可分,而如何找到自己所在行業的“互聯網+”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促進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應該引起廣泛重視。
1 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提高了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效率。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交通運輸主要指空間上實現人和物的轉移。交通運輸將社會上各種經濟和多個環節有效整合與聯結,交通運輸的穩步發展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繁榮。例如,始建于春秋時期的京杭大運河,在隋王朝天下統一后貫通南北運河,加快了南北兩岸的經濟往來,使得沿河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興起眾多商業城,帶動經濟繁榮發展。
經濟發展促進交通運輸建設。經濟發展加大了對交通運輸行業的資金投入,提高了交通運輸的穩固性。反之,交通運輸的發展加快了運輸速度,減少了運輸成本,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的生產效率提高,貨物運輸周期縮短,時間和成本縮短必然促進經濟發展。
1.1 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滯后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每年GDP的發展處于世界前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企業規模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顯提高。然而,我國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卻滯后于我國經濟發展。我國人口眾多、物資豐富,交通運輸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交通運輸規模小、交通管理方式不科學、交通設備不先進等一系列問題。此外,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運輸數量和運輸設備使用次數比西方發達國家多,但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還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
“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直線上升,目前人們的需求不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多的家庭選擇自駕游的方式出游,使交通工具的需求加大,家庭購置汽車進一步帶動汽車行業發展。然而當前我國交通網絡還不夠完善,交通工具需求迅速增長導致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出現擁堵,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出行。
目前,許多城市交通運輸網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在規劃方面,一些老城區停車規劃不合理、車位較少,城市居民的車輛擁有量卻劇增。城市交通管理方式存在不科學的現象,許多城市交通運輸工具陳舊,公交車出現超負荷現象,使得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空間狹小形成矛盾體,這不僅影響人們的出行,也影響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
1.2 交通運輸經濟資金投入缺乏
交通運輸壓力日益增大,這就要求興建更多的道路,然而資金成為交通發展的一大難題。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相關政策出現傾斜現象,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處于緊張狀態。目前我國公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價格隨之提升,導致建設成本明顯提高。而銀行借貸和地方融資政策也發生了變化,企業向銀行借貸存在困難。
交通運輸經營規模不完善,固定資金使用快,流動資金缺乏,使得企業資金鏈加長,減少了資金的利用率。政府為此做了許多努力,但是大多事倍功半,交通運輸經濟的資金投入問題不容忽視。
1.3 交通運輸經濟缺乏個性化服務
個性化交通服務是交通運輸經濟中的一部分。個性化交通服務系統的完善能夠縮短人們的出行時間,緩解交通壓力,減少交通事故,加強交通安全,從而建立一個大范圍、全方位、準確高效的交通經濟運輸系統。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第三產業的需求不斷增大,老百姓更加關注生活質量水平,對交通運輸工具特別是交通運輸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追求高效、舒適、安全、信息化的交通服務。但是資金和成本成為影響交通運輸經濟的關鍵因素,交通運輸行業的服務人員服務水平低和綜合素質不高,導致我國交通運輸經濟服務管理存在眾多問題,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旅途中,人們除了獲得交通新聞、交通信息外,還希望獲得更完善的交通運輸個性化服務。
1.4 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
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是構建統一的思想和管理體制,但是當前分散化的管理體制不利于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很容易出現規劃不一、資源浪費的現象。當前運行的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容易割裂經濟技術和安全之間的關系,導致重復建設現象。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部門繁多,各部門之間難以實現配合,甚至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無法將責任落實到部門,行政效率低下。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相對獨立,各自為政,無法適應當前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
交通運輸的安全問題與社會和人的安全密切相關,不容忽視。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信心,從而影響交通運輸經濟迅速發展。交通事故發生的部分原因是交通運輸管理懈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因此,推動交通運輸經濟體制改革,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系統勢在必行。
2 “互聯網+”背景下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對策
隨著人口大幅度增加,可利用土地資源不斷減少,交通運輸工具不斷增加,這些因素相互產生矛盾,這些矛盾體使得交通運輸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在云計算、大數據覆蓋的背景下,應努力實現互聯網技術和傳統交通運輸經濟的有機結合。
2.1 優化交通運輸智能倉儲系統
雖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交通運輸經濟帶來了壓力,但同樣也帶來了機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改變傳統的集中化倉儲方式,優化智能倉儲系統。深入了解顧客,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時提高配送效率。傳統的集中化配送模式銷量低、行業分散錯亂、配送不規范,這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交通運輸經濟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運用互聯網可以準確追蹤貨物,實現貨物從倉庫配送到顧客手中的定位,提高貨物配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這種新模式提高了車貨匹配效率,進一步規范交通運輸,通過優化智能倉儲系統,促進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除此之外,無人機在道路崎嶇、山區閉塞、交通建設難度大的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物資配送上不僅提高速度,也降低了成本。
2.2 實現交通運輸智能出行
智能出行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通過互聯網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查詢到公交、地鐵、飛機、火車及高鐵等信息,實現跨區域購票、取票。二維碼的廣泛使用、自助售票機和取票機的設置,改變了傳統排長隊擁擠購票的場景。
除此之外,人們通過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約車,大幅度縮短出行時間,提高出行效率。消費者還可以選擇多種服務模式,車型、乘車模式等都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出行需求。通過導航系統,人們可以完美地規劃出行路線,避免車輛大量擁堵,緩解交通壓力,實現智能化出行。
ETC車道的建立是交通運輸智能化的又一體現,車輛通過ETC進出高速路口,緩解了高速路口擁堵現象,提高出行效率。ETC的運用不僅減少收費站的擴建成本,也減少了人工成本。
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對交通運輸大數據進行處理,將傳統模式和新科技有機結合,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改善交通擁擠狀況,從而發展交通運輸經濟。
3 結語
交通運輸經濟作為我國流通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互聯網技術不斷更新,社會對交通經濟運輸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交通運輸經濟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交通運輸經濟雖然存在發展滯后、資金投入不足、個性化服務缺乏、管理體制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但是運用互聯網我們可以優化交通運輸智能倉儲系統,實現交通運輸智能出行,減少交通運輸成本。
參 考 文 獻
[1]劉麗華.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區域因素分析[J].現代商業,2013(30):75-76.
[2]連凱.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中國城市經濟,2011(30):77.
[3]劉欣悅.淺談“互聯網+”背景下交通運輸企業的財務管理[J].現代商業,2017(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