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深入,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面臨更多的挑戰。作為保障企業權益的合同,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也面臨很多的風險。文章對企業經營行為中的合同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希望對企業有所借鑒。
【關鍵詞】企業經營;合同風險;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9-0196-02
0 前言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簽訂各種各樣的合同,而合同的風險存在于合同從簽訂到違約等各個環節中,既是對合同簽訂雙方當事人權利的一種保障,也具有隨時發生變化的動態性風險的特點。因此,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一定要正視合同風險,并進行有效的防范,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的利益。
1 當前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合同風險
1.1 企業經營者的合同風險意識淡薄
(1)合同漏洞產生的風險。這種風險產生的根源在于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在進行合同簽訂的過程中,并不能對合同的條款或者需要說明的事項進行完善的備注,以至于在后期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出現漏洞,造成合同雙方的其中一方利益受損,出現嚴重的合同風險。
(2)合作方帶來的風險。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各種各樣的合作方都有可能存在。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資質不明、來歷不明的合作方,則很有可能在進行合同簽訂及后期的合同執行過程中,被合作方欺騙,從而使企業的資產被惡意地轉移、侵占甚至占有,給企業的經營造成嚴重的合同風險。
(3)合同擔保帶來的風險。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有一些合同的簽訂需要添加合同的擔保人,而企業一旦作為合同的擔保方,將承擔和被擔保企業同樣的責任,一旦被擔保的企業發生各種經濟問題,都會給擔保企業帶來嚴重的經營風險。又或者企業在進行擔保的過程中,制定的擔保政策不符合相關的規定,屬于無效擔保,將產生違約責任,造成實際的合同風險。
(4)合同定性帶來的風險。在當前大多數企業發生的合同風險中,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對合同的定性問題不明確。比如,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不能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合同成立與否的定性,造成在發生糾紛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指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造成相應的責任不能正常地履行,從而產生合同風險,造成企業經營的危機。
(5)履行合同不力帶來的風險。在當前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如果合同在簽訂之后不能正常地履行,也將造成合同風險的產生。比如,有的合同簽訂后,其中一方的當事人不能正常地履行合同,或者對合同不夠重視,應收的款項或者應付的款項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造成履行合同的能力下降,從而產生合同風險,影響合同簽訂雙方當事人的權益。
1.2 企業抵抗合同風險的能力較低
在當前的大多數企業中,都沒有形成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也不能對合同的有效性從法律的角度進行保障,甚至在一些企業中,還存在違規合同的簽訂現象,給企業的經營造成潛在的風險。比如,在某招標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為保證企業招標的保密性,企業的法務人員不能正常地參與到企業簽訂的相關合同中,對合同簽訂的各種條款審核、合同談判的過程、合同項目的論證都不能及時地參與其中,造成企業簽訂的招標投標合同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從而造成企業在后期的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合同風險。
1.3 合同欺詐造成其產生風險的可能性增大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簽訂合同還面臨著被欺詐的問題,合同欺詐將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嚴重的影響。合同欺詐主要表現為以下4種形式。
(1)“組合型”合同欺詐。這種合同欺詐行為的發生,大多是在多人配合的過程中完成。比如,在某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分工明確的詐騙組合。以王某為主的詐騙組合,與該企業簽訂合同,取得該企業的營業執照和公司印章,并在之后以該公司負責人、辦公人員、業務人員的身份多次行使詐騙行為,在較短的時間內先后詐騙財務高達300多萬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嚴重的危機。
(2)“障眼法”合同欺詐。這種合同欺詐行為的發生,大多是其中一方在為達到某種利益,做出各種偽造的資料、證明等現象,從而使用假冒的單位名稱開展詐騙活動,使其中合同簽訂的另一方上當受騙。這種合同欺詐行為也將帶來嚴重的合同風險,給企業的經營活動造成風險。
(3)“部分付款”合同欺詐。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在空間距離中較遠的合同簽訂一方,而另一方利用距離較遠、信息不及時的現象,會進行“部分付款”的合同簽訂,而這些合同在簽訂之后,往往會石沉大海,企業不能達到合同簽訂的目的,面臨貨款無法追蹤的風險。
(4)新型的合同欺詐。在新的合同詐騙過程中,實施詐騙行為的一方往往會在前期投入一定量的資金,造成自身資金實力雄厚、可以信任的假象,然后逐步地實施詐騙行為,該公司從正規的商業信息中,也能找到各種正規的手續和證明,因此造成企業的警惕心減弱,在嚴密的欺詐合同條款中完成欺詐行為,從而造成企業產生嚴重的合同風險,損害企業的利益。
2 企業合同風險的有效防范措施
2.1 增強企業合同風險的防范能力
(1)提升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企業的經營者作為大多數合同簽訂的代表人,在日常的企業經營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合同的風險防范。首先,企業的經營者要改變思維,從現代企業經營的角度進行全面制度的確立,并將法律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其次,企業的經營者要從企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各種崗位的制定,并對各個崗位的職責進行明確,不斷地開展培訓,提升企業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最后,企業經營者要不斷地學習合同法、財稅法、金融法、擔保法等相關的法律知識,掌握各種先進的法律知識,在簽訂合同的時候,能夠從法律的角度解讀合同的有效性,做好合同風險的提前防范。
(2)建立合同風險防范的機構。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為做好合同的風險防范,可以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合同的管理。該機構要符合企業經營過程中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終止、糾紛處理等各種問題,在全部的環節中進行法律的防控和有效的預防。在建立合同風險防控機構的過程中,首先,要求該機構的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財務、金融知識,能夠對合同的有效性進行正確的辨別,具備一定的風險防控能力。其次,要對該機構的工作流程進行科學化的制定,并能夠開展及時的合同風險識別、評估工作,并完成風險的有效防范和化解。
(3)加強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設。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防范合同風險,要對合同的管理制定一套適用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只有在制度的約束中,才能更好地保障合同的有效性、規范性。制定制度的過程中,首先要求企業主要的領導人對合同管理機構進行負責,對各種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進行檢查、監督、指導和審核。其次要求在進行合同管理的過程中,要對工作責任制度、合同檢查監督制度、合同指導審核制度、合同檔案管理制度都進行完善。最后要做好合同范本和合同專用章的管理,并對簽訂的合同進行鑒證和公證,保障合同內容的效力。
2.2 提升企業市場主體的締約能力
(1)合同訂立前的防范。在合同簽訂前,加強防范。首先,要對合同簽訂主體雙方的資格、能力進行考察,要對其基本的證明資料、資質材料進行審核。其次,如果是代理合同的簽訂,要求一定要有代理的授權書,并且保證在正規、嚴肅的場合下完成合同的簽訂過程。最后,要使用各種方法檢驗雙方的資產情況、信譽情況、能力情況,保證合同能夠正常地履行和發揮作用。
(2)簽訂合同中的防范。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要加強防范。第一,要對合同的條款進行漏洞和陷阱的審核。不能出現存在歧義的字句,對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要明確規定。第二,要對合同中要求的擔保責任進行明確,并在《擔保法》的規定中,對對方違約造成的責任明確不予承擔等。第三,要對爭議的解決明確方法。比如,選擇協商、選擇上訴、上訴的法院如何規定、選擇仲裁、仲裁的機構如何選擇等問題,都要明確,減少糾紛,防范風險。
(3)合同履行中的防范。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進行合同履行,防范風險。首先,要對合同中涉及的貨款支付問題進行符合合同的履行。一般情況下,是在一方的貨物得到驗證,并符合付款的條件后,另一方要及時地將貨款進行支付,不能無故地拖延或者拖欠。其次,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若發生糾紛,要根據合同簽訂中要求的糾紛處理方式進行解決,不管是法院的訴訟還是仲裁的審定,都要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確保合同的履行。最后,對合同雙方任何一方履約能力發生變化的時候,要及時協商,補充合同內容,確保雙方對合同的正常、有效履行。
2.3 增強企業合同法律防范意識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防范合同風險要注意利用法律顧問的專業性保證合同的有效性,降低企業經營過程中由于合同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法律顧問不僅可以為企業的經營提供準確的法律定位,還可以為企業在合同簽訂過程中使用哪一種法律內容進行專業的指導,從而保證合同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合同風險是一種挑戰,同時也為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機遇,企業經營者要將合同風險的全面性進行宏觀的理解,并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有效的防范,不斷地將合同管理納入企業的重點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制度,從而更好地保障企業的權益,使企業更健康、更快速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彭巴塞.建筑企業合同管理信息化發展方向分析[J].工程經濟,2020,30(6):27-30.
[2]王宏麗.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防范[J].中國商論,2020(6):130-131.
[3]鄧曉敏,孔俊偉,王欣.油氣管道勘察設計項目合同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市場,2020(7):110-111,145.
[4]孫境澤.探究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商訊,2020(1):80.
[5]張娜.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及預防措施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9(11):120-121.
[6]王克傲.合同管理對企業經營風險防范的作用分析[J].商業文化,2018(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