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摘 要: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微課開展教學,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形式,突破重點難點,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應用對策
微課,是微型課程,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的教育模式。微課具有主題鮮明、內(nèi)容簡短、針對性強等特點而備受廣大教師青睞,成為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微課開展教學,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1 微課的內(nèi)涵及特點
所謂微課,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學內(nèi)容,立足教學目標,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開發(fā)的教學視頻。結合微課的內(nèi)涵我們知道,微課具有顯著的特點,如針對性較強;內(nèi)容精煉短小;形式豐富多彩;因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因此其具有較強的視聽功能,能夠給予學習者較強的視覺和聽覺享受,是現(xiàn)代教師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的有效手段。
2 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有效性對策
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產(chǎn)物。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科學整合微課,不斷優(yōu)化教學課堂,提高教學質(zhì)量。
2.1 整合微課,優(yōu)化課前預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學習的過程中,預習是極其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對教學的內(nèi)容、教學目標等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具有關鍵的意義。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夯實其語文學習基礎的有效途徑。而在預習的過程中,為了改變過去學生語文學習具有盲目性的現(xiàn)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課的應用,優(yōu)化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提高預習效果。微課應用于課前預習,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微課:一是針對于預習中的重點字詞開展講解。小學生文字理解能力有限,在預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對一些重點的字詞理解不清,或者一帶而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文中的重點字詞設計微課,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如在《柳樹醒了》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文中的重點詞“醒”、“雷”、“枝”、“軟”等設計簡短的微課,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跟著教師的微課讀一讀、寫一寫,深入理解文字含義,提高學習質(zhì)量。二是對于文中一些重要的故事情節(jié)、事物景象等,教師也可以進行微課的設計,讓學生對文中的情境、思想情感等有更加深入的認知,有效地降低學生語文閱讀的難度,提高學習質(zhì)量。例如,在《鄉(xiāng)愁》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自主學習難以把握詩歌的意境,教師就可以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簡介等信息以視頻的形式予以呈現(xiàn),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等就可以輕松把握詩歌的意境,提高預習效果。
2.2 整合微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
微課應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是教學之重點所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從兩個環(huán)節(jié)入手:
首先,課堂導入時應用微課。導入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極其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作為現(xiàn)代化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優(yōu)化課堂導入的形式和內(nèi)容,提高課堂導入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課導入,富有吸引力的導入方式,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在《日月潭》一文的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將日月潭的旅游宣傳片視頻作為課堂導入,富有藝術性和感染性的導入形式,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視頻播放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剛剛視頻里面的這畫面美嗎?想知道這是哪里的美景嗎?如果想知道,那就跟老師一起學習“日月潭”吧。類似的課堂導入,往往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應用微課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教學中也有很多重點和難點知識,如在閱讀中重點字詞的講解、文本意境和情感的認知、重要的語法知識等,都需要教師強化講解。而在這部分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微課,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質(zhì)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面對重點和難點環(huán)節(jié),也可以緊密結合微課“針對性強、主題鮮明”等特點,借助微課各個擊破,實現(xiàn)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目的。例如,在《長城》一課的教學中,文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寫和修辭手法,教師可以緊密結合文中修辭手法設計微課,讓學生對“修辭”的認知更加深刻。在該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也可以結合介紹長城的短片,截取相關的片段,強化學生對長城的直觀認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2.3 整合微課,優(yōu)化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知識點的有效手段。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下,課后復習以學生自主復習為主,因缺乏教師的指導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緊密結合微課的可復制功能,將微課與學生共享,讓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目標和方向更加明確,全面提高復習質(zhì)量。此外,在學生課后復習尤其是總復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薄弱項,開展專題講解。如很多學生在語法知識方面比較薄弱,小學語文教師針對學生語法知識的薄弱點,開展語法專題講解,讓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有專業(yè)化的語法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整合微課開展課堂教學,不斷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形式、內(nèi)容,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奠定基礎。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立足筆者自身的教育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分析了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對策。
參考文獻:
[1] 謝妮.微閱讀微教學: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外交流,2019,26(13):298.
[2] 馮金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J].語文課內(nèi)外,2019(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