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元
摘? 要:當前,許多初中生社會道德缺失,精神底蘊單薄,這些都與傳統文化教育的逐漸失落有關。初中語文學科作為傳播、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通過多重手段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讓學生逐漸接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引領,從而培養起正確的道德觀念,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思想內涵。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有效;策略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燦爛、奪目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論是先秦散文、諸子百家,還是唐詩宋詞、元明清小說都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子孫,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然而,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度融合,多媒體時代信息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娛樂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選擇能力較弱的初中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精神底蘊越來越淡薄,語文教學在初中生的嚴重逐漸蛻化成了獲取分數的工具。在此情形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統一,將智育和德育有機融合,運用科學有效、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把傳統文化教育無痕地植入到語文教學中,從而逐漸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重燃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
一、運用多樣手段挖掘傳統文化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傳統文化內容,其中有許多充滿了詩意感性的內容,尤其是古詩詞中的音韻美、意境美,是提高初中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教學資源。因此,在學習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豐富多樣、趣味十足的教學手段來挖掘傳統文化的音樂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如配樂朗誦、吟唱、古詩配畫、詩歌創作等等,從不同的層面,運用不同的手段引導學生走進傳統文化的廣袤森林中,讓學生漸漸體會到傳統文化散發的巨大魅力,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木蘭詩》這篇課文時,我就通過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美感,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文中運用了優美的詩歌語言,生動地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既嬌美又剛健的多重形象,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學習時,我首先通過播放豫劇《花木蘭》中《誰說女子不如男》選段和美國迪士尼公司制作的《花木蘭》動畫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多重朗讀手段來閱讀課文,并帶領學生學唱《木蘭詩》歌曲,不僅使學生深刻體會了文章的音樂美,而且還用吟唱的方式輕松地記憶了課文內容,促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漲了。
二、在閱讀教學中開展深度合作探究,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秀的文化精髓,是炎黃子孫的精神支柱。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傳統文化中精神內涵的挖掘,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合作探究來觸發學生的思想情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學生心中。在開展深度合作學習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從課前合作閱讀、課堂合作討論和課后合作活動這三個環節來開展,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不斷地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從而促使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精神養分。
例如,在學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這首詩時,我就通過課前合作閱讀、課堂合作討論和課后合作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了深度合作學習,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課前,我給各小組布置了課前預學任務:1、借助網絡搜集詩人陸游的介紹資料,以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2、分析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找出幾首相同主題的詩歌。課上,我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并討論一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詩人的內心感受是否相同?為什么?通過討論來深刻品味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課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自學其他愛國主題的古詩,并嘗試分析這些詩中的愛國情感有哪些細微的不同之處,并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寫下來。這樣一來,通過開展深度的合作探究,學生對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有了深刻理解,并深深地被詩人高尚的情操所打動,愛國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增強教育力度,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行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進教學的方方面面,除了在傳統文化題材的閱讀教學中深入挖掘文本的美感和內涵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語文研究性學習或綜合性學習、寫作等形式,在語言實踐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并把中國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相結合,多角度、多層面地學習、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例如,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唱端午”、“議端午”、“頌端午”等一系列活動。我讓學生借助網絡查找關于端午節的各種傳說、來歷、風俗習慣等,并讓學生查找與端午節有關的詩詞、故事、歌曲等文學作品,通過唱歌、吟誦、朗讀等方式來進行深入學習。最后,我還讓學生嘗試進行端午主題的詩歌創作活動,以及走進社區為老人送祝福的活動,促使學生身體力行了傳統文化精髓,提升了自身的道德品行。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并積極拓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形式,探索更加多樣的教學手段,以使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廣大,最終實現復興傳統文化教育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 杜瑩.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的研究與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
[2]? 鐘劍連.文明長久,淵源傳承——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