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摘要:音樂和舞蹈往往是相輔相成的,舞蹈變化緊跟著音樂節奏的變化而變化。只有伴隨音樂展示舞蹈動作才能更好的彰顯舞蹈的獨特魅力,才能更有力的顯示出舞蹈節奏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舞蹈,不僅能夠對他們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而且還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以及美化他們的心靈。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舞蹈和音樂的相容性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誤導;相容性
1、前言
隨著社會發展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在小學教育中,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教學有利于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而將小學音樂教學和舞蹈結合起來,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愉悅,同時使學生更加能夠感受到音樂和舞蹈的魅力。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科學地融入舞蹈藝術教學,一方面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則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形體氣質。
2、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的必要性
當前,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大大提升了學校對于音樂、體育等學科的重視程度,但是在應試教育觀念的長期影響下,小學音樂教學依然沒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從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音樂教師對待工作不夠認真,積極性和熱情不高。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于音樂、舞蹈這一類的藝術知識了解比較淺,學習音樂課往往也只是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學習一些歌曲,不能夠使他們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對藝術的感悟,提升對于藝術的敏銳程度。[1]而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難以充分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樣一來,音樂課堂的教學活動難以按課程計劃進行。其次,現階段我國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普遍比較單一,一節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就是完成對一首歌的教唱。這樣的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被動的狀態,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傳統的音樂教學常常是由教師領唱、教唱,然后學生被動學習唱歌的模式。這樣一來,完全喪失了音樂課程的藝術性,同時也使小學音樂課程的開設偏離了初衷。除此以外,這種教學方法由于效率比較低,也難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際成果,從而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音樂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性學科,因此音樂可以說應該是各項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美術、舞蹈、戲曲等各種藝術形式都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有利于改變傳統音樂教學的單一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小學音樂教學課堂常常缺乏創新性,單純的學唱幾首歌曲根本就無法達到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更應將音樂素養和創新素養融入至音樂教學中,將舞蹈在音樂中融入,這也是對當前我國小學音樂課的一種創新。音樂和舞蹈相結合,更能激發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創造力。總之,從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融入舞蹈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將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有效改變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低等問題。
3、小學音樂教學中舞蹈與音樂結合的優勢
3.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參與積極性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要進行創新改革,就必須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眾所周知,每個兒童都有好動的天性,要讓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坐著上課或者唱歌,那是肯定行不通的。他們會感到枯燥無聊,產生排斥的心理,這樣就完全達不到學習音樂的效果了。如果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一些適合所學音樂的舞蹈動作,就能大大的增加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就能更好的達到學習效果。[3]相信跟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中學上課時,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給我們講一篇課文,我們會感覺枯燥乏味,并且思想也會開小差。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文的時候適當的加入一些故事結合課文,我們就會感到新穎有趣,并且更有興致的去聽課。在音樂中加入一些表演動作也是一樣,它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音樂,更有興趣的去學習音樂。單一的學習一種東西往往沒有多方面結合去學習效果好。小學生的注意力本來就難以集中,如果讓他們循環單一的學習某種事物,那么取得的學習效果往往都不好。因此,借助舞蹈學習音樂,能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興趣高漲,提升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3.2借助舞蹈開發想象力,提高記憶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人類的一切發明都起源于想象力,從文字到各種優美古詩,從騎馬到汽車、高鐵,無一不歸功于人類的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它能夠被不斷開發,推動著人類進步。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不能僅限于授予學生音樂知識,更要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在音樂教學中加入舞蹈動作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我們感受一首音樂帶給我們的意境,而不是只是學習這首音樂的曲調。[4]我們不可能每學習一首音樂就處于這首音樂所述的環境中,得需要我們去想象,而舞蹈就彌補了我們的一些不足,學生自由編排,手舞足蹈邊歌邊舞,就能很快理解并記住歌詞,同時也更形象生動的展示出音樂所帶來的美。這樣,小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夠感受到音樂世界帶來的快樂,獲得一定的視聽體驗,還能夠充分激發想象力,拓展思維,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提升他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
4、結束語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對于藝術類學科教學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音樂教育在小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音樂教學中,科學的引入舞蹈教學,能夠極大程度上改善教學方法單一、創新能力不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海英.論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價值與實施方略[J]學周刊,2018(05).
[2]陳麗莎.初中音樂教學中舞蹈元素融入的探討[J].北方音樂,2019(01)
[3]徐珊珊.關于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研究[J].學周刊,2019(03).
[4]方秀華.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戲劇之家,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