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靖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得到不斷的創新與改進。其中“以學定教”已經成為小學素質教育理念中的一項重要策略。為了更有效率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本文將從小學數學課堂現狀以及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以學定教”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學定教
引言:
“以學定教”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預先安排好所有的教學方案后就一成不變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心理不斷地進行調整。這樣可以使得數學教學方式與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主思考。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新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不僅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變革,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挑戰。因此,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師生不斷努力去改進。
雖然小學的學習壓力相較于其他年級段來說較小,但是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加大,教師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過于注重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為學生機械地灌輸數學知識與訓練數學技巧,卻忽略了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不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潛能。
并且有的教師雖然敢于創新,但是在設計教學方案是過于注重教學的形式化與多樣化,忽略了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思維混亂、無從下手,只能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不能獨立思考與探索。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全面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以學定教”策略的方法
(一)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身心處于快速發展但是仍未成熟的階段,因此他們的學習的主要來源是生活。并且,在小學生的眼中,數學這類對邏輯思維與計算能力要求較高的理科是枯燥且難以學習的,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出現他們易于理解并且較為熟悉的事物,他們就會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教師便可以應用“以學定教”策略,從小學生的這一心理出發,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由表及里地幫助小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的“時、分、秒”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生活中出現時、分、秒的地方。例如家里的鐘表、跑步計時用的秒表等。這樣引入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生活中的事物出發,進一步認識時、分、秒的區別以及它們是如何在生活中出現的。
(二)進行啟發式教學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是十分強大的,他們敢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講課時穿插提問環節,既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中,還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思考,進行思維的拓展與發散,加強邏輯性思維的鍛煉。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的“數字編碼”這一內容時,由于這部分內容具有神秘性與趣味性,因此小學生是很樂于主動學習的。例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應的學號,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比別人與自己的學號,自主思考學號中每個數學的具體含義是什么。通常學號是由入學年份、班級、性別、姓名序號組成的,當小學生自主探究時,教師便可以適當給予提示。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教學難度,還能夠進行啟發式教學,讓小學生能夠不那么依賴教師,可以自己學到新知識,這也是對“以學定教”策略的具體應用。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以學定教”理念中,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設計,讓小學生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培養自信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相應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并且,這一方法較為靈活,學生的想法以及感受都可以在合作中表現,解決了因班級人數過多而忽略部分學生想法的難題。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中,有一部分的內容為“制作活動日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個人能力等因素,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合作制作活動日歷。日歷的內容由學生自主決定,最后在班級內評比,選出制作最精良、最有新意的小組作品。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年、月、日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加強動手能力與溝通能力的鍛煉,這些都可以使得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在學生得到認可之后,他們會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對教師今后的教學工作展開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以學定教”策略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不斷提高,還對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等綜合素質具有較大的幫助。教師應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與目標,最大程度地發揮“以學定教”策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繆碧清.以學定教,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5:253.
[2]張莉.以學定教對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影響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56+147.
[3]費書群.以學定教,構建優秀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