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靜 陳林 張娥
摘要:美術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繪畫與制作能力、審美能力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促進學生美育發展的重任。色彩教學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師應在色彩教學中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繪畫與制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
關鍵詞:美術;色彩教學;繪畫能力;培養探究
繪畫中的色彩是傳達藝術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是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能使學生感受到色彩變化無窮的絢麗和魅力,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喜愛美術學習。美術教學中小學生對色彩感受的學習來源于美術教師的引導,由于受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對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制約因素的影響,美術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在色彩教學中多措并舉,有效激發小學生運用色彩進行美術創作的熱情,使小學生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從而有效激發他們學習色彩的興趣,主動投入五彩斑斕的色彩世界中。
一、低年級用直觀的方法觀察圖片識色,引導學生認識色彩
低年級的兒童作畫運用色彩常常不會按客觀事物的顏色去著色,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色彩。我常常鼓勵他們進行大膽想象大膽涂色,豐富自己的畫面。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帶領小學生從感官上獲得對色彩的初步感受,感受不同色彩帶來的感受不同,從而體會色彩的魅力。教師可以在課上展示涂上不同色彩的繪畫,在展示的過程中用手揮動畫作,使小學生感受到色彩的流動,對色彩的魅力具有初步感受,這樣學習才能主動、事半功倍。例如在《畫家的調色板》一課學習內容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常用的色彩,如紅、黃、藍、綠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種顏色系列的水果、動物、植物等卡片,紅色系列收集紅蘋果、紅棗、西紅柿、紅石榴、紅楓葉等形狀;綠色系列收集獼猴桃、綠色樹葉、綠色葡萄、西瓜等形狀;黃色系列收集橙子、柿子、芒果、檸檬、梨等形狀;藍色系列收集藍莓、藍色大閃蝶、淺藍色的天空、深藍色的大海、馬蘭花、藍色金龜子等等卡片。根據收集的卡片數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給全班學生。接下來老師每講完一種顏色,看看誰手中的卡片顏色和老師講的顏色對上號,然后請那位同學站起來,讓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感受不同色彩。再如在講解三原色(紅、黃、藍)時,讓學生找出這幾種的顏色相似之處,然后拓展練習,拿出調色板,讓學生找這幾種顏色的相鄰伙伴,從而達到感知五彩繽紛的色素。
二、中年級開展循序漸進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色彩搭配
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教師應將講授、點撥、引導、訓練相結合,從色彩搭配的基礎訓練做起,遵循由淺入深、由分到合的色彩訓練方法,讓小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顏色進行匹配,并觀察搭配效果,進而體會應該如何運用色彩、如何搭配色彩,正確處理不同色彩之間的關系,并完善自己的畫面。例如《魔幻的顏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三原色,嘗試使用水粉或水彩,體驗調色。并通過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產生的色彩變化(間色),說出由兩個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學生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并用他們涂抹成一副繪畫作品。學生已經熟悉色彩,但是對色彩的調配和還不了解。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實踐、探索、觀察,使學生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并理解原色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用三個一次性透明杯子裝了水,分別加上紅黃藍三種顏料進去,然后讓他們互相混合,分別產生出了橙綠紫三種顏色,學生們對此非常興奮,原來顏色相配會有這么神奇的效果,我充分發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實踐,我適時給予引導和示范,使學生在實踐中既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又學到了美術色彩知識。色彩的一些知識學生非常感興趣,我讓學生們畫比較簡單的圖案。有的學生用顏料來畫,有的學生用彩鉛,還有的學生用彩筆,不同的工具畫出來不同的效果。沒有想到的是,用彩筆畫畫的同學選擇同色系里由深到淺的顏色來漸變涂色,搭配的很合理,色彩鮮艷,效果很好。
三、鼓勵高年級學生用色彩表情達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美術教師要充分學生想象力豐富的優勢,激發他們用色彩進行美術創作,并鼓勵他們用色彩表情達意,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大膽進行藝術創作。例如,人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色彩的對比》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利用古詩、《論語》、《弟子規》等內容,使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能初步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完成一幅作品。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色彩的對比關系,感受對比的形式美感。教學中先引用《論語》中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來導入,然后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小資料”,閱讀、理解色彩對比的概念,分析圖片中都有哪些對比色?在色相環中挑出來。再引用《弟子規》中的“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對比色:我們周圍哪兒有對比色?給你什么感覺?最后分析課本上的畫家作品:畫面都用了哪些對比色?有什么作用?這節課利用傳統文化激勵學生要善于在學習中發現樂趣,教育學生要學以致用。了解色彩對比的概念,認識、辨別對比色,明確什么是強烈對比,引導學生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四季的色彩》教學設計中通過欣賞、分析課本中的照片和藝術作品,幫助學生認識到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初步了解課本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并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欣賞藝術家的非凡表現力,嘗試寫出短文,表達出自己對畫與色彩的感受。
色彩教學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滿變化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點,創造出充滿情調、和諧舒適的繪畫作品。
參考文獻
[1] 沈麗娟.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的方法與路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1):203.
[2] 李姿.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161.
[3] 辛姍姍.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8(02):151.
[4] 尹萌.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