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芳
【摘要】? 在教學簡便運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生把運算定律的學習、簡便計算的運用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注重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化,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關鍵詞】? 對比練習 數字特點 思維定勢 典型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91-01
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簡便運算占重要部分,在訓練計算時要求學生注意簡算方法要合理,并能靈活運用。那么,在傳授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的同時,怎樣才能學會靈活正確地、合理地運用各種定律、性質等,將復雜的計算變成簡單明了,使計算速度及正確率提高呢?以下我談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
一、強化基本訓練,看重基本技能的形成
1.對比練習,激發興趣
例如:出示下列一組練習題528-53-47,25×7×4,(40+4)×25,65×42+33×42+42×2
(1)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
第一組按四則運算的順序計算。
第二組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2)教師登記學生時長,發現第二組學生用時多數比第一組學生用時少。得出結論: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時間少,計算過程也變得容易、簡單。
經過以上練習,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之親身感悟到簡便運算的好處,通過讓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發現簡便計算的規律,成功地引導學生在計算中運用簡便運算的方法。
例如:出示一組練習題672-36-64,672-36+64
第二題學生受“湊整”影響,很容易算成672-(36+64),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啟發學生觀察,比較,分清計算順序,尋找切合題意的解題方法,得出第二題不能用簡便方法,只能按順序計算,通過分析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這樣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
2.抓住數字特點,深入剖析
很多時候簡便計算題中的數字是具有一定特點的,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數字特點是正確簡算的關鍵。在具體做題時應教會學生靈活運用“求同”“湊整”“拆數湊整法”等方法。如:35×25+125×1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把125拆分成25×5,使算式中含有相同因數25,通過這樣的拆分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進行簡算。
另外,要求學生記一些特殊的數,看到125想到8,整千;看到25想到4,整百。如2.5×44=2.5×4×11,只有這樣抓住數據特點,深入剖析發現規律,才能靈活正確地進行簡算,從而減少學生計算的盲目性。
3.抓住典型錯誤,對理解運算定律的含義,作深入討論
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提供實際計算的機會,訓練學生計算時對運算定律要合理運用和合理選擇,在練習中需要做好兩點:
(1)關注支撐算理的不同方法,理解算理所運用的運算定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定律的內涵。如125×88既可以把88拆分成80+8,又可以拆分成8×11,讓學生深入理解兩種方法算理的區別。
(2)抓住練習中產生的錯誤題型,啟發學生對典型錯誤進行判辨,找出錯誤的原因。如35×(100+1)=35×100+1你認為對嗎?并提出“如何改就對呢?”的要求,讓學生展開辨論、交流、分析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二、與問題情境結合,呈現策略多樣化,培養敏銳思維
1.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敏銳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打破思維定勢,指導學生隨機應變,深入探索,從不同切入點,訓練自己思維的靈活性。如“王老師買了4副兵乓球拍,花了240元,還買了25盒兵乓球,每盒36元。一盒是12個,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兵乓球?”在計算12×25時,引導學生比較方法的異同①12×25=3×(4×25)=3×100=300(個)②12×25=(10+2)×25=10×25+2×25=250+50=300(個)通過計算,讓學生懂得簡便計算的方法是根據數據特征找到合理的解題技巧,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2.貫串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發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教師應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學生靈活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一張桌子85元,一張椅子45元,陳老師購了50套這種桌椅,共花了多少錢?”教師充分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根據生活情境中的經驗列出不同算式,并說說算式的意義。①(85+45)×50理解為先算一套桌椅的價錢;②85×50+45×50則理解為先分別算出50張桌子的價錢和50張椅子的價錢,再加起來。在有些題目中通過具體情境,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多種方法進行簡便計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啟發他們獲得選用最佳算法的本領。
三、選取典型問題,理解并還原問題內在背景
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得以提升和拓展,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選取典型、適度的習題,通過精心組織,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如在教學典型問題——等差數列的計算方法。教學時,根據教學內容,從介紹高斯的算法開始,探究這種典型問題的典型算法,再引導學生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總結出求等差數列的和的公式。又如教學167×2+167×3+167×5=167×()時,引導學生分析等式左邊是在計算幾個167的和。再適當引申習題28×225-2×225-6×225=()×225,通過這樣訓練,使學生學會對題目的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而使學生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速度和正確率。
總之,在教學簡便運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生把運算定律的學習、簡便計算的運用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注重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化,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注:本文系廣東學校特色研究“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小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研究”成果(課題編號:TSJPKL03046)】
[ 參? 考? 文? 獻 ]
[1]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數學四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四紅.淺談如何讓學生重視簡便運算[J].小學教育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