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文
摘 要:學習動機是驅動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所以一直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本項調查以100名大四學生為對象,通過運用問卷調查的手段,在實證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現狀。統計結果顯示,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多為“證書動機”和工作動機,差異性表現在通過四級的學生多具有強烈的內在動機,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興趣,而未通過者則多具有外在動機,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負擔。
關鍵詞:英語學習;動機
1.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英語已成為新世紀人才必備的重要工具之一。國人興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英語學習熱潮。而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熟練地掌握、運用英語是其必備的基本技能。
長期以來,國內外語言學習研究者對外語學習動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幫助廣大的英語教師理解外語學習的心理過程、社會因素及個體差異,其更重要的意義則在于幫助我們探索激發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的途徑與策略。
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復雜、差異性大,對大學生的學業、未來職業及人生意義十分重要。本文旨在了解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現狀,從而找出問題,并提出適當的意見或建議。
2.文獻綜述
自上個世紀 50 年代末加德納和蘭伯特提出了學習動機的典范模式以來,國內外對于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不斷深入。
第一,研究視角不斷深入。最初是從社會環境視角來研究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后來慢慢過渡到從個體內部視角來研究影響學習動機的內在驅動力及因素,最后從二者相結合的視角研來研究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第二,研究內容不斷深化。最初研究內容包括動機的內涵、構件、特點,后來過渡到探索產生學習動機差異的內外部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激發學生的外語學習動機。
第三,研究對象不斷細化。從探討學生一般的學習動機,到具體分析中小學生、大學生、甚至是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動機,并比較不同學生間學習動機的差異性。
基于我國英語學習的特殊環境及國情,國內學者通過研究也提出了一些與國外學者不同的動機類型。高一虹等在研究中國本土環境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時,總結出了 7 種共有的動機類型,即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學習情景動機、出國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個人發展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
3.研究方法
3.1研究問題
本次調查試圖回答下列兩個問題:第一,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主要表現為什么? 第二,通過四級考試者與未通過四級考試的英語學習動機有什么不同?
3.2 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100名大四學生,因為他們大多數都參加過英語等級考試,在大學四年里對英語學習有許多感悟,而且即將面臨畢業,動機傾向會更加明顯。
3.3 研究工具
這次調查所用的測量工具是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問卷。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可以真實的了解到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情況。
3.4 數據收集
本次共發放 105 份問卷,最后收回 105 份問卷,其中 5 份無效,故用來分析的是 100份,有效率為 95%。100名學生按是否通過四級考試被分成兩組,即A組和B組。通過者被歸到A組,未通過者被歸到B組。
4.研究結果
通過對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得出以下結果。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第1項和第2項。第1項的內容為:我學英語是因為我想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第2項的內容為:我學英語是為了將來可以找個好工作。這二項內容均可歸到“工具型動機”的范疇之內。更準確地說,90 %的學生是屬于“工具型動機”或者說是“證書動機”。A組與B組在選擇第1項和第2項時人數幾乎沒有差異。可以看出,他們均有想要順利通過英語考試的強烈愿望。但A組與B組在選擇項目3和4時人數有明顯差異。第三項內容為:學習英語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第四項內容為:我學英語是因為我想了解英美文化。這可能是因為A組學生對英語的重要性有更全面的認識,并且認識到了英美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性。這種差異還表現在選擇第5項與第6項時的極大差異。第5項的內容是“我對英語很感興趣”,第6項的內容是“英語學習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這個結果說明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對英語感興趣,他們具有英語學習的“內在動機”,而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則把英語當成一種負擔,他們學英語是因為外在的力量迫不得己而為之。換句話說,前者是“我要學”,后者則是“要我學”。主動學習的人會持續英語學習,而那些被迫學習的人,一旦通過了考試,拿到了證書,他們便可能終止英語學習。在第7項的選擇上,A組有30人希望自己在英語學習上能名列前茅,而C組則無一人。這也說明了在英語學習上,學生的目標越高,那么他的學習動機就越強烈,因而取得的成績也更大。95%的B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好也不差,及格就滿足了。這一結果清楚地表明英語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結果確有很大的影響。問卷的最后一項數據統計結果顯示,A組與B組中88%的學生準備考六級。這一事實可能是由于目前社會對大學生英語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拿到六級證書的學生,比起持有四級證書的學生來說,更具有競爭力。
5.結論.
5.1研究結果
統計結果表明,無論是已經通過英語四級的學生還是未通過英語四級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多為證書動機和工作動機,在這點上并無差異。而他們的差異性表現在通過四級的學生多具有強烈的內在動機,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興趣,而未通過者則多具有外在動機,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負擔。
5.2建議
1)重塑學生的外語學習動機。外語的學習動力是可以提高的,因為興趣可以培養,條件可以改善,認識也可以改變。我們整個社會都要興起一股學英語的熱潮,而不是“證書熱”。
2)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材料。真實的語言材料會使學習者與目的語言的文化更為貼近,使學生更愉快。通過真實材料的使用,使學習者能親自體驗到用語言去完成任務的快樂。
3)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老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出相應的長期及短期目標。長期目標要高標準,不能把“通過考試”作為最終目標。短期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制訂得過高,實現不了,就又可能使學生的動機一落千丈。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
[2]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3]郝玫,郝若平.英語成績與成就動機、狀態焦慮的相關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
(作者單位:天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