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國有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日益凸現,國有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如何在新形勢下求得生存與發展,成為今天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國企管理;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國有資產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物質基礎,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不斷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證。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我國國有資產得到了大幅度增長,同時也建立了一套國有資產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充分發揮了國有資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近年來,由于體制機制不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滯后,管理意識的弱化,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資產效益低下、經濟基礎被侵蝕等問題相繼出現,加強國有企業管理在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潮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目前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堅持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一)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國有資產是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個重要物質基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不僅能夠促進國有資產結構的優化,確保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同時通過理順國家,社會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還能有效維護國有企業的合法權益,確立國有企業作為經營者的合法地位,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通過建立和完善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機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在國資管理上政企不分的問題,理順了國家和企業之間在企業資產管理上的關系。然而有些國有企業目前尚未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下的資產管理制度和完善有效的資產管理流程,仍然存在與現代企業管理不相適應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能得到有效重視并加以改進,不僅會極大地提升國有企業資產的管理效率,同時也有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真正建立。
二、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管理粗放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一)管理過程存在流失。由于國有資產在產權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難,導致經營主體的責任、權利、利益不明確、以至于盲目決策、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資產閑置等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在實物資產管理存在漏洞,有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的現象;另一方面,資產處理比較隨意,不履行資產的處理的審批,評估和技術鑒定等程序,致使資產管理失控。
(二)投資過程存在流失。存在盲目投資、投資管理滯后、投資效率低下的現象。
(三)改制過程存在流失。存在無償或較低價格轉讓其他單位、企業破產缺乏監管、資產重組評估不實的現象。
三、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監督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持續深化國企改革
1.徹底推行政企分開,發揮市場優勢。政府與企業職能的分開,各司其職。政府作為出資者,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只需要做好監督,不干預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企業應立足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優勢,時刻關注市場變化,及時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對所有者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2.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激發組織活力。建立起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構成的相互依賴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以改變企業領導體制上權利不明、責任不清、缺少監督,相互扯皮的狀況,切實根除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大小事務“一把手”說了算的局面,實現科學化、規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
(二)不斷優化管理流程
1.要建立健全資產采購及收發結存管理制度。企業不僅要有資產采購審批制度,同時還要有資產儲備的科學決策程序,對資產的儲存使用量進行有效的預測,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采購計劃。科技在持續進步,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企業無論是對長期資產還是對流動資產的采購均要綜合考慮企業近期需求和長遠發展,滿足技術進步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存貨積壓、設備陳舊,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2.健全資產報廢處置管理辦法。資產處置是資產管理的重要環節,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大多與這一環節有關,因而企業應對資產處置建立嚴格的管理辦法,如資產報廢處置的審批制度、操作程序等,同時要嚴格財務審核制度等。
國有企業管理者要真正轉變觀念,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明確自身在資產管理中的責任,建立健全資產管理的各項制度,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建立國有資產規范化管理模式和運作方式,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資產的運營效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擺正自己作為經營者的位置,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參考文獻
[1]? 張偉凱.《經營者》2016年
[2]? 蔣芹.《財經界》(學術版)2015(21)刊
[3]? 姜文峰.《新經濟》2015年(11)刊
[4]? 吳國花.《中國經貿》2014年
[5]? 劉越. 《中國商界月刊》2012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