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要:對于小學教師而言,想要順利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就應該積極的轉變教育理念,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喜好,認真挖掘教材,構建出學生所喜愛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元化教學;教學模式
多元化教學指的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教學標準、教學目標和要求,基于發展學生信息技能的需要,反映在信息教師教學體系上的多元性。多元化教學是引導學生學習信息知識、掌握信息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綜合素質的多元教學系統,反映在教學的內容、過程、方式、方法、手段和管理等環節的多樣性。創建多元化教學模式也是初中信息技術開展素質教學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的需要。
一、小學信息技術多元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重理論輕實踐,難以調動學生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展開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只有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喜愛和興趣,才能夠讓其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習中,更好的吸收和掌握所學知識。然而實踐教學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部分教師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學生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很難產生學習欲望,而實踐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受到不利的影響。
2、教學模式守舊,缺乏自主學習習慣
雖然很多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但傳統模式和觀念的影響仍然沒有完全根除,很多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受到極大的限制,難以切實有效的保障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信息技術是屬于比較靈活、多變的學科,需要樹立創新思維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因此,應當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是一味地去記憶知識點。
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1、開展小組合作
對于教師而言,想要構建高效教學課堂就應該積極的轉變教育理念,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師單向灌輸式教學,重視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多的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嘗試著開展小組合作,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合作探究完成知識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通過合作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溝通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所以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學生做出分組,然后在信息技術教學時適當的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然后給學生三到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安排每組的學生總結自己小組的看法進行分享,教師對于各小組的答案進行點評,也可以實行積分累計制,告訴學生每個小組回答以后都會得到自己的評分,評分可以進行累積,最后可以根據積分進行兌換,兌換的禮物就是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小獎品,這樣做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相比教師來講、學生安靜做筆記的教學方式,學生明顯更喜歡新穎的方式,合作教學就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2、多元互動,激活學生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主導整個課堂,學生只有跟著教師的思路和操作指導,進行信息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這種教法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度,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信息學習質量。而多元互動的教學方式,是旨在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上教師的講學,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思索和實踐,因此多元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均有促進意義。
例如,教師在教學“田園處處景色美”這節內容時,教師通過分析教材內容,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對電腦中自帶的“畫圖”軟件的應用,畫出學生自己心中的田園的景色。教師通過課堂開始引導學生用"畫圖"軟件圖畫自己心中的田園景色:"同學們,今天我們用電腦畫出我們描述的田園美景好不好?"在征得學生的同意后,學生對用電腦進行繪畫躍躍欲試,開始構思自己心中的圖畫,于是教師開始了對學生"畫圖"軟件使用的引導教學。在學生畫圖的過程中,教師邊看學生的繪畫,邊對學生加以夸獎和鼓勵,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繼續繪畫的欲望,也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學生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通過使用"畫圖"軟件完成了自己的小作品。
3、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時間,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直讓學生進行操作練習,而教師不講述理論,那么學生很容易在練習過程中失去方向,因此,學生在進行操作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計算機操作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練習開始之前為學生制定學習任務。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蝌蚪找媽媽”為題,在規定時間內制作幻燈片,并根據作品質量,對學生作品進行合理的評價。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成為計算機的操作者,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計算機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讓學生被計算機所控制。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小學老師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樂于接受枯燥的理論知識,面對煩瑣的、難以理解的教學步驟和操作內容,學生會逐漸喪失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老師在教學當中要著重把握的重要內容,老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被激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演示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刺激學生產生疑問,勾起學習好奇心,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結 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故筆者結合工作經驗,提出了應用多媒體、課程導入和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參考文獻:
[1] 李建祥.探究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手段[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62+165.
[2] 韓秋明.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手段[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