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濤
摘 要:在初中教育體系中,《道德與法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因為這門課程不僅可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在新課改不斷推進之后,有越來越多人的目光逐級關注道德與法治,并且一線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斷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創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將情感教育應用于課堂中,是滿足新課改發展要求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分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為出發點,提出了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情感教育,希望為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出貢獻。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
對于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開設道德和法治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體開設的過程中,主要是進行情感教育,這也符合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所以本文將針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具體開設情況進行探究,提出針對性的感情教育策略。這樣能夠逐步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簡單來講就是情感的溝通交流,能夠逐步地引導學生了解這個社會更加清晰的認知自我。這個過程教師也能夠更加了解學生。在情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學生的學習壓力能夠得到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也能夠緩解,這個過程學生也能夠不斷地學習進步。初中開設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包括了,思想教育社會主義建設理想自強自立精神等不同的優秀品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單純地進行案例教學或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法,都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無法理解長篇大論的段落,長時間下去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如果能夠在課堂上融入情感教育,就能夠把學生的素質精神和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能和學生進行情感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成績還能夠得到提升,綜合素質也能夠得到提高。
2 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由于一部分初中生比較畏懼教師,導致無法和教師溝通交流,無法直視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合理的利用情感教育,從自身做起堅持言傳身教。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端著領導的架子,不能夠和學生產生心理上的隔閡。應當和學生和諧地相處平等的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余時間,教師還要多和學生溝通以朋友的身份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過程中和生活過程中出現的困惑,還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能夠解答學生的疑惑,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對于一些比較自卑的學生來說,情感教育能夠鼓勵他們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在不斷贊揚的過程中,這些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進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該更有耐心的解答。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夠采取批評的教育模式,這樣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只有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尊重,學生才能夠與教師建立更加深厚的情感。也只有這樣在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情感教育。由于當前很多初中生都存在著思想叛逆的情況,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厭學,對教師的一些教學行為存在著不滿的思想,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所以在初中法制道德課堂開展的過程中,要是合理的進行情感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教師教學的艱辛,以及上課的用心,在情感感悟的過程中緩解初中生的叛逆思想。此外在課堂開展的過程中,初中生的人際關系能夠得到改善,還能夠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個過程就能夠營造一個較為活躍的課堂氛圍。
2.2 理論結合實際,突出情感教學引導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新時期教學時,在情感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在為學生普及理論性比較強的知識的過程中,巧妙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情感,引發共鳴,提高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思想認知,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保證整個情感教育課堂的實效性。在相關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結合典型事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在引發學生產生相應的學習情感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地將知識和社會現狀聯系起來,拓展知識的思路,不斷提高學生對政治課堂的學習能力。
3 結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對教學目標提出的要求,配合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增強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對教學內容知識點進行深入剖析的過程中,融入相應情感,以情動人,使道德知識可以真正深入學生心中。此外,教師還要樹立創新思想,開創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鑒于學生主觀學習需要的過程中,優化情感教學設計,明顯提高學生的道德境界,為以后學生更加成熟、健康的人格培養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梁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6).
[2] 沙建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N].發展導報,2018-09-28(022).
[3] 劉婧婧,李娟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J].考試周刊,2018(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