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亞紅
摘要:2012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綱要”,其中提到了“三通兩平臺”的構建,即 “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現如今已初步被引入了小學教學課堂。
本文中使用的網絡學習空間主要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所提供的教學空間。2012年12月,國家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通試運行,此項工作是教育部針對基本公共教育進行了一次改革創新。此平臺通過教師利用個人教學空間,從而帶動學校、學生、家長利用起個人空間,通過網絡空間等信息技術,將視頻分享、博客、即時通信、電子教室、云存儲空間等多種現代化信息手段融入到學習空間平臺系統中,從而每名用戶都可以通過彼此個人網絡空間中的資源共享,優化自身的教學資源,使得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和最優化,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綜合提高。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 ?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教學質量
多年來,普通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偏向于講授式授課,互動較少,而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等信息化方式教學,可以將原始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網絡化、互動開放式的教學課堂,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變得多樣化。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指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來對數學課堂進行補充。首先,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制作教案、課件、微課等相關教學內容并將其傳入教師個人教學空間中,并制作相應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學生在上課之前可以通過進入教師教學空間下載、觀看教學資源進行教材的預習,根據導學案的進行自學,在完成導學案設置相應問題后,記錄不能自主完成的教學肉容。其次,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師個人網絡空間中的多媒體課件講解、提問、討論、測試等手段來判斷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后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后,在授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師生互動平臺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梯次作業,或者學生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檔次的作業內容。另外,教師也可將相關知識的擴展內容放入教學空間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比如,提供數學史、趣味數學等內容供學生選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傊?,在教師的引導、控制下,能高效的將網絡學習空間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而從不同方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它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教學,可以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傳統數學學習本身就比較枯燥、難懂,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解答,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數學課堂教學能否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問是否在浪費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在網絡空間環境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簡單的動畫、視頻等其他模式,滲入數學教學課堂中去。學生通過觀看某一章節的視頻內容,自己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掌握知識點的學習使教學相對來說容易得多。
比如我在講解元角分的知識點時,首先我播放一段動畫視頻,視頻內容是有關一只兔子去買本子的故事情境,它買了筆記本和作業本,老板要10 塊錢零兩毛,這時候小兔一下子難住了,不知道怎么給錢,于是它想求助班里的其他同學,此時,我暫停視頻,以小兔子身份找同學們尋求幫助,你可以給小兔子什么建議嗎?這時好多同學都有了不同的建議,有的同學說可以給老板 102角錢,有的同學說可以給老板10個一元的再加2個一角,還有的同學說可以給老板11元錢,讓老板找給小兔子零錢。視頻繼續播放,小兔子聽了大家的建議后,開心地買了筆記本和作業本回家了。
在整個視頻播放過程中,小學生看得非常入神,充分體會到元角分的知識點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并且也能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簡單的有關元角分的問題,從而掌握了知識。教師通過運用動畫視頻形式的網絡技術使得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中去,寓教于樂,引領學生在觀看動畫視頻思考的過程中就充分認識了元角分。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全面并充分提高學生預習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在課前將導學案上傳到網絡學習空間的數學教學資源模塊中,同時上傳教學重、難點內容微課。學生自學教師制作的導學案,并根據教師制作微課結合教材學習教學內容。然后根據導學案要求完成預習內容,學生可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上課時可通過學生個人網絡空間的問題記錄進行師生的相互交流,從而解決存在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滿足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滿足了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要教會他們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如何思考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制作微課時,一定是在10分鐘內且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對問題要有簡短性和針對性的解釋??傊?,微課就是利用視頻和其他多媒體工具,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的要求,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教師通過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將數學教學內容碎片化,將知識點濃縮,通過微課每次傳授一小點,讓知識積少成多。微課的時間設置符合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和注意力駐留規律,微課每次只講某一個單一主題,可使學習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知識和技能,這可以給學習者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微課既是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微課觀看視頻為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一對一教學。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微課內容,學習者學習必態更放松,不同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掌握學習進度,學生可控制播放,重復播放,反復學習,直到學習內容完全掌握,達到學習目標。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豐富教學資源
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學的使用,可以給教學提供許多有用的教學信息資源,學生可以不再只是局限于從教師那里學習到課本知識,也能通過網絡去自學課本知識,還可以學習到一些課外知識。網絡學習會全面分析課本中遇到的難題,從而拓展出一系列新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在空間內展示不同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根據需求來學習這些資源。網絡資源的有效運用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給學生帶來不同體驗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比如,我在講授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內容時,首先給出圓面積的公式:圓面積 s =πr2。其中 π 的大小規定為 3.14。此時,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這個公式到底是怎么來的,π到底到多少位才算截止?為什么用 π 來作為圓周率等一些問題與疑惑。這時網絡空間正好是一個合適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運用網絡技術來查詢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最好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記錄學習中的問題,以及通過網絡查詢得來的結果,方便大家共同學習和交流。教師還可以建立一些網站,進一步來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網上作業來優化學習內容,通過在線網絡化學習把學習課本知識和運用網絡恰當地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達到自己的目標。比如,教師可選擇數學歷史發展、趣味數學題等多種擴展資源放入教學空間中,將數學文化、背景歷史、任務等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由于在我校使用網絡學習空間的時間還比較短,針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經驗還不夠充足,老師和學生都處于摸索階段,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有:教師使用網絡技術的能力不一致,有些教師在制作導學案和微課等相關材料不能很好的使用各種多媒體技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繼續培養;有時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時不能很好的進行自我控制,容易造成精力分散,浪費學習時間。最后,網絡學習空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方法,其作用是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將數學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達到學習知識、發散思維和培養能為的教育目的。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用微課、動畫等多種方式將數學教學內容中比較難理解的、抽象的內容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任何一種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都只是教師開展數學活動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 2012(12):5-13.
[2]祝智庭,管玨琪.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新發展:從“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1(14):4-8.
[3]寇媛媛.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電子設計工程, 2011(8):123-126.
[4]李慶英.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索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 201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