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威
摘 要: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管理活動,其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和諧的、全面的發展。然而,現實的班級管理中,由于多種因素的交織和影響,班級管理的提升還面臨諸多的不足:如班級文化缺失,學生評價單一,家校協作乏力、知行合一不足等等。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教育
因此,班主任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管理觀,因地制宜地充分發揮自身管理優勢,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有效地加長班級管理中的“短板”,化“短板”為“長板”,真正提升班級綜合管理水平和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以文化人,加長班級文化短板。班級文化是引領學生成長的搖籃。班級文化的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存在認知“短板”:如對班級文化定位不準,不清楚自身的優勢,管理理念不新,班級規劃和發展目標不清晰、不連續,甚至盲目照搬照抄等等。這些脫離學生、班級實際的文化建設,讓學生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其效果也不言而喻。
以文化人,要求班主任要有清晰、明確的班級管理理念和思路,積極引領學生價值觀念、思想品質、團隊意識、行為規范的建設。班主任要深入實際,廣泛聽取多方意見,科學、全面、有序地構建班級的精神文化,并使之相對穩定、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從而營造出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育人氛圍,使班級成為學生的知識集散地,人格熏陶地,心靈歸宿地。實現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以評促人,加長學生評價短板。評價是導向,是指揮棒。日常班級管理中,科學、恰當、完備的評價體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明燈。在目前的班級評價管理體系中,部分班主任存在評價短板:評價方式過于陳舊單一、評價內容過于急功近利等現象屢見不鮮,以評促人的效能可想而知。
以評促人,要求班主任在創建班級評價體系時,結合各級各部門的評價標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是評價要因人而異。班主任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因勢利導,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二是要評價要因事而異。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緩有急,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產生的問題又不一樣,班主任要做到心中有數,評價有度。此外,在評價過程中,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教師、家長甚至社區成員都作為評價的參與者或協作者,使得以評促人更趨合理化、多元化。
三、求同存異,加長家校協作短板。求大同,存小異。和諧的家校關系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證。家校合作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求同存異。然而,部分班主任由于日常瑣事較多,家校溝通方面存在“短板”:如家長與教師相互埋怨,互不支持;“有事就找,無事不理”慣性管理思維等,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溝通隔閡和誤解。
求同存異,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得到家長的認可認同,要大膽“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就是采用家訪的方式,走進學生家庭,了解家長的心聲心愿,闡明自己的班級管理理念和方法。“請進來”,就是利用“班級開放日”“家長會”等活動,廣開言路,讓家長通過班級實地考察,與科任教師近距離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為學生的發展和班級的管理建言獻策。同時,班主任平時還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求取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打造學生成長“共同體”,為班級發展服務。
四、求真務實,加長知行合一短板。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不能有效合一,是目前班級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短板”。許多學生在知方面,表現為“知得多”“懂得多”“說得多”等,但在“行”的方面,表現為“落實少”“不愿做”“不賣力”等。
求真務實,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認識(知),還應當引領學生參與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融入融合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教育才有真正的效果。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班級管理的提升永遠在路上。讓我們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厘清工作思路,及時發現短板、精準發力、化“短”為“長”,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莫家松. 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四個“必須”[J]. 廣西教育, 2018(25):80-81.
[2]李西梅. 轉化班級的“短板”[J]. 湖南教育(A版)(3):43-43.
[3]向軍華. 淺炎抓好班級管理的四個環節[J]. 職業教育研究(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