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雪
摘要:文章從結合生活現象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引發問題沖突,強化深度學習體驗;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問題,加深學生理解;拓展問題維度,培養深度學習思維;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深度遷移應用五個方面闡述了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對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若教師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會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通過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可以打造更有深度的課堂,這符合新課改下教學改革的要求。下面,本文立足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以“圖形與幾何”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對數學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結合生活現象設計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數學作為一門有著顯著應用性特征的學科,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相關的數學問題時,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借助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現象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進而實現對學生生活經驗的調動,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不斷深入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由于“圖形與幾何”的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因此,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場景對學生進行提問,以“厘米和米”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先要向學生發問:學校今年夏天決定為學生統一定制校服,大家的身高都是多少呢?然后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測量組員的具體身高。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通過思考需要運用哪些工具等問題,可以幫助其對“厘米和米”產生最直接的認知。而教師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興趣,讓數學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二、引發問題沖突,強化深度學習體驗
通常,數學課堂就是在教師不斷制造“沖突”和引導學生不斷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向前推進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自己已有知識及經驗的利用,引發學生思考問題時產生沖突,進而在解決沖突中實現學生學習體驗的進一步深化,提升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認知程度。例如,在開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出發設計相應的問題:講桌兩邊長1米和2米,而教室大門的兩邊長分別1.5米和3米,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大膽猜想下講桌能不能順利通過門口嗎?教師提出這一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問題沖突,并且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產生深層次的思考,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探究欲望可以進一步加深,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問題,加深學生理解
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節點加以精準把握,并聚焦核心問題。這也就要求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對自身核心問題意識的培養,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對于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的預設,進而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思維受挫時,其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才最具深刻性,才能夠促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轉變為數學技能。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圓的周長”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圓的周長及直徑進行測量,在測量完具體的數據后,學生會思考:圓的大小與半徑或直徑的長度有關,但是具體的關系是什么呢?此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原有的“圓由正方形切割而來”的知識經驗,猜測圓的周長應該要比直徑的四倍少一點,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圓的周長與直徑進行動手測量,在這樣的合作、交流與觀察下,學生就會對圓的周長得出最正確的認知,從而加深對該知識內容理解的程度,提升學習效率。
四、拓展問題維度,培養深度學習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仔細斟酌,精心設計問題,確保問題的深度和維度可以達到教學要求。而做好問題設計是教師的重要工作,只有從問題設計的維度入手,才能拓展學生的思考維度及深度,并最終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日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立足教學目標,有效結合教材知識點,抓住學生思維活動中的熱點或焦點,設計具有開放性特點的問題,以加強對學生深度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開展“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章節課程教學時,就需要教師采用轉化的思想。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需要最大限度鼓勵學生將轉變的不同形式直觀地呈現出來,然后在學生進行轉化的基礎上,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播放,使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轉化方式,進而借助對多樣化轉變的學習,掌握不同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的規律。這樣,在有效轉化方式的幫助下,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學生對于幾何圖形面積公式定理的認知也得到了更好的強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圖像是如何實現平移與旋轉運動時,在學生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不要將思維固定在某一種圖像變換的規律上,而是要設計不同維度的問題,并注意其難度,使作為推動課堂有效性提升關鍵的問題可以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必須要準確把握好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的節奏,設計出有梯度性的問題,才能夠在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構建起問題的橋梁,才能夠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問題驅動教學作為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載體。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問題驅動的作用,立足教學實際,積極尋找數學課堂教學知識內容與學生能力提升的切入點,設計有層次性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建立并完善的問題鏈,將問題呈現的方式進一步優化。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由之前的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并且鼓勵學生共同參與教學問題設計,構建積極的、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環境,然后在問題驅動的引導下,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活動,進而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宋慧嫻,劉榮.小學數學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模式探索[J].小學數學教育,2016 (5):56-57.
[2]李慧清.實現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四個維度[J].青海教育,2018 (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