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白珍
摘要:去年,全國的中小學都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這對已經用慣了舊教材的各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都面臨著要重新研究教材,那么,作為小學階段比較關鍵的三年級,我們要如何適應新形勢,搞好語文教學呢?
關鍵詞:三年級;語文;閱讀;寫作
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國家對中心學的語文教材進行了改編。新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上更豐富,畫面也更美,但同時對學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這對于我們的語文老師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早已用熟了舊教材,現在得回頭來深入研究新教材,尋找適合學生的新的教學方法。小學三年級在小學階段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年級,因為這是學生從低年級跨入中年級的過渡,對他們的能力培養也提高了許多。那面對這種新形勢,我們要如何搞好三年級語文教學呢?下面就自己的探索與研究談談心得體會。
一、閱讀方面,需要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新的語文教材不好教,這也許是我們大多數語文教師的心聲,除了不熟悉教材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相比以前的教材,普遍偏難了,對學生的要求比以前高了。自然,對老師教學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過去在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沒有現在這么多,而且在閱讀課文中對學生的要求沒有這么高,現在的課文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而且對于詞語的含義要求能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還要學會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欣賞句子,感受它的優美與表達的感情,有時還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句子來仿寫。比如,在《秋天的雨》一課中,就需要學生根據課文第二自然段來仿寫優美的句子。而后面的這兩個要求過去則是在四年級才有的。比如,《海濱小城》這篇課文,教學時,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其中的“浩瀚、鍍、喧鬧、籠罩”等詞。一是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二是讓學生明白這個詞的精妙之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教會他們準確用詞。課后還有一個問題,是要求學生找出一些段落里的重要句子,這樣的句子能幫助我們理解這一段話的意思。其實就要求學生找出段落的中心句。這個要求實際上已經是在慢慢讓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也要求老師教給他們具體方法,明白什么是文段的中心句,從那些地方去找文段的中心句。這個要求不是可有可無的,而且是必須的,因為這在語文園地里是要讓學生根據對中心句的理解練習寫話的。
研究新教材,感覺它比過去的舊教材難,除了課文中對學生能力要求提高了外,還有一個就是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提高了。這是教材的編者們考慮以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夠而設置的,同樣給我們的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我們不僅要在課內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在課內做好對學生的引導,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他們課外閱讀的目標。我們要引導學生愛閱讀、多閱讀,自己就不能做一個不讀書的人,至少我們推薦學生看的書,自己要認真去讀過,能談出一兩點感受深刻的地方。否則,只是嘴上的督促是沒有用的。我們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時,還需改變觀念,不要一味地讓學生邊讀邊做筆記,讀完寫心得,帶著任務的閱讀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會喜歡。我們應該要考慮的是,我們推薦給孩子的書是否適合他們的年齡,是否能引發他們的興趣,如果他們感興趣,不用我們要求他們也會主動認真去讀,有的孩子還會反復閱讀。有了這樣的基礎,課外閱讀的目標何愁不能實現呢?比如,《米小圈上學記》許多的孩子就很喜歡,因為文中的內容貼近孩子們的現實生活,而且語言幽默風趣。讓學生愛上閱讀,重要的不是布置任務,而是我們的“引導”。
二、作文方面,需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三年級的作文不好教,這是小學語文老師一貫的認識。因為這個階段,學生正從低年級的寫話過渡到寫篇上來,稍不注意,就會讓學生對作文產生畏難、害怕的心理。過去的三年級語文教材中,要求學生在三年級要學會條理清楚地寫一件事,仿照例文寫一個動物,寫一種水果,寫一次活動,學會寫日記,寫童話等。而現在的新教材,不僅要求學生完成上面的內容,還要求他們對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要提出改進的建議與解決辦法。這對于一向只讀“圣賢書”的孩子來說,這就很難了。有的家長直接感嘆,這是要小學生寫議論文呀。不僅如此,現在也要求學生寫好作文之后,要試著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與同學交換著修改。
面對著這種現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怎樣應對呢?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堅持過去的以課文為范本來教學生寫作的原則,讓學生先練好仿寫。畢竟這個時候的學生寫作,還是以模仿為主的,就像我們教孩子走路一樣,先讓他們學著別人走,等練得熟了,才可以自己邁開大步走。可僅僅憑這一點還不夠,我們現在的語文教材的編者就希望小學生也要關注生活,多思考,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去觀察生活,并專門抽出一點時間,讓大家對自己在生活中的思考進行討論研究,最后找出解決的辦法。有了這樣的機會,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再表達就會更容易。
新教材除了書面表達上對學生的要求高了,在口語表達上也提高了要求。過去的教材中沒有專門的板塊對學生進行口語的訓練,而現在幾乎每個單元都有。這個板塊的設計,則是為了讓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加強對他們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以體會語文無處不在。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就有運用語言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暑假趣事、生活觀察、玩得開心的活動等。這樣的設計,就要求學生一要有條理,二還要有重點。平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多給學生一些口頭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練習中得到提高。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淺見,當然,新形勢,新教材,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以總結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來。